城市设计组复审名单公示
组委会秘书处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2023-09-30 12:00发表于北京
01
城市设计组(总报名445组,进入复审228组)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指导教师
学校
1
荫之所至、川流不息一一基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的洛杉矶城市街道规划
何慕
庄新琪
华南理工大学
2
多义共生、协力同造——层积视野下城市居住型历史街区更新设计
谢宇成、赵肖芬、王旭东、陈晓旭
叶静婕、李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
兰州·LIVESHOW——活力再生视角下兰州郑家庄片区城市更新行动计划
白孟委、严桥、何乐为
余侃华
长安大学
4
NEW、BOUNDARY——“隔离墙争议”视角下的城市片区系统重构
金秋、孟宪怡
姜梅
华中科技大学
5
北极熊拯救指南
宁津、宋宣志、刘力源、陈怡美、张浩宇
周洪涛
同济大学
6
“B-Side”浔埔共生计划——基于人水生境协同与闽南智慧升维的泉州浔埔片区城市更新
叶薪悦、袁琦艺
蹇庆鸣
天津大学
7
旧城·新育——老城区育儿友好社区更新改造探索
陈嘉琪、伍伊颖、林晓虹
潘力、张月、林迎杰
广州美术学院
8
浮圩万顷
李昕、刘凌云、谭咏荷、吕姚霏、林昕
万丰登
广州大学
9
博览太行、石村寻观、--“微介入”理念下山西古村活化更新设计
张馨冰、耿世华、杨颜培、高睿伯、王励坤
林祖锐、张明宇
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南大学
10
梦华坊·大同里·烟火巷-基于辰·角·境交互情境演绎的西安市历史城区青年路地段城市更新规划设计
吕林蔓、胡佳怡
王雨村、于淼、顿明明、周敏
苏州科技大学
11
活创流域——天津市北辰活力区整体性规划设计
陈挚、董炫旻、冯春、王慧颖、伍霖芳、杨俊杰
汪艳、李百浩、徐春宁
东南大学
12
日新悦易、生生不息
徐昕、杜柯均、陈艺雯、武佳乐、李永豪
余侃华、段亚琼
长安大学
13
沸腾城市拯救计划——基于韧性城市理念下北京酒仙桥社区热岛效应缓解策略
耿永昌、王若楠、刘梦瑶、许璇、任雨轩
罗曼、杨豪中、姜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4
《悦老商街·旧工新现》—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工业遗址商业街区更新设计
张麒麟、鄢玉萍、赵海惠
衡寒宵、褚秋霞
成都理工大学
15
三阳肇岁、万物生——基于多维价值评估的历史街区内生型更新设计
徐子君、吴豫遥、肖华玥、卢宣而、金晨宇
杨钦然、毕凌岚
西南交通大学
16
HI!Future、city、2070--基于城市代谢理论的未来智慧导向城市更新设计
张天宇、周昊璟、赵心怡、王钦钦、才源、武永宁
李晓
江苏大学
17
蚀城叠村——梯田上的家园
黄丽文、冯恩童、李丽莎、陈子泉
舒欣
南京工业大学
18
异构奇遇、单位新生
鲜薇、田林灵
高伟
西南交通大学
19
漂游共容、村城相生——基于超界共轭理念的广州市龙潭村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郭雅洁、孙浩楠
侯鑫
天津大学
20
流动地层“停泊港”——城市近地空间的互动生长实验
石佳、王菲、唐夏旭、屈小雅
陈景衡、崔小平、蔡忠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1
脚踏“土”地、别处生活—基于快慢T0D结合的城市边缘居住环境改造
张意洋、李泽洋
杨云峰
南京林业大学
22
时空·人群·生活场——新疆石河子城市边缘区微更新与工业遗产改造
黄义、沈小艺、叶蔓菲、陈勇霖、杨遵挥、谢瑛书
张姗姗、薛名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3
一棵树的使命——树墓体系的未来乌托邦畅想
郑败之
黄碧玉、夏承艳、郭莉
厦门工学院
24
全龄康城、新潮文昌——基于大健康理念的文昌阁历史地段城市有机更新
嵇禹、刘莹、陈晨、张汶佳
李夙、张轶群
中南大学
25
Always、By、Your、Side——孤独死社会问题背景下北京市牛街片区城市设计
杨涴
戎卿文
北京工业大学
26
天街与地市
宋诗韵、詹楠沣
何夏昀、沈康
广州美术学院
27
湾洄补缀、“澳”启智行——基于韧性城市的澳门高密度内港区更新计划
余舒芸、李澍堉、生嘉璇
陈天
天津大学
28
链江城·食忆场——流场复合视角下武汉肉联厂片区更新改造设计
吴织羽、倪淑琳、陈依睿、赵家骐、陶野
龚强、赵锋、陈怀宁
浙江工业大学
29
山青花欲燃——共享花田模式下低碳主题生态城市绿色营造实验
李琳、常钰、关凯丹
张彤、徐瑾、邓浩
东南大学
30
书山有“路”——未来儿童通学路径空间探索
祝卢尧、颜潇骁
罗畅、朱政
湖南师范大学
31
多城记——基于共享共存共生理念的多元化城市设计
王之瑶、尹婧、冯靖童
黄海静
重庆大学
32
颜神不落幕——以城市策展为触媒的古镇再生模式
冉铖李、韦小小、高银轩
龙灏、宫聪
重庆大学
33
衢滨遗韵·叙古焕今——空间叙事视角下中华巴洛克街区活化再生策略研究
金子骅、赵明哲
邵丹、宋一
大连工业大学
34
多元聚合、烟火激扬-基于城市织补理念的西安城南八里村片区更新规划
陈丽新、卢姿含、黄彬、贾明仪、陈章洋、候郎郎
井晓鹏
长安大学
35
寸滩·都市再野化
王宇同、夏浣绮、陈昊隆、封雨晴
魏皓严
重庆大学
36
“一条街、三出戏”—基于触媒效应下的港头村三生空间渐进式更新设计
朱义霜、周宁静、沈志惠
郑志元、李晓琼、谢菊明、屠李
合肥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
37
回·家—民族互嵌式社区下的公共空间生活方式更新设计
丁王惠
魏娜
江南大学
38
Renewal、of、Manifattura、Tabacchi、and、the、community
张阳、田浩楠、丁熠、陈扬、王裕、杨霄鹏
Mauro、Berta、苏平
华南理工大学
39
循路·问津
黄琳、李沣逸
张晟、张祥智
天津城建大学
40
多维交汇·温故织新——基于场景交互理论下的老城更新改造设计
陈雨琪、黄薇、曹宇轩、常国杰、武梦晗
赵芳兰、李婧
昆明理工大学
41
市里行间
肖庆楠、罗宇馨
邓蜀阳
重庆大学
42
2“家”1、——尼日利亚Makoko水上贫民窟改造设计
刘康陆、房若虹
郑志元
合肥工业大学
43
境而有界、链义无穷——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社交空间多义性设计
黄朵轩、喻言、龙俊妃
徐轩轩、张娅薇
武汉大学
44
微观城市主义与共享生活——都灵卷烟厂改造计划
聂子仪、刘子逸、庞心怡、王芩、万金桥、吴钧莎
Mauro、Berta、、Maria、Paola、Repellino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45
数字编年——数字叙事视角下的武汉市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多模块化更新设计
阳赞、黄安祺、胡颖颖、林静仪
张娅薇、王江萍、毛彬
武汉大学
46
垂直时空PLAN、-B、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下的西安市小寨片区时空双城系统城市设计
杨艳、陈巨鸿、杨浩
王农、、刘明
长安大学
47
FUTURE、X.0——基于人机城共生背景下的自进化城市智能体
侯玥竹、王姝娴
王峤、臧新宇
天津大学
48
乌尔的一生——基于时空转换下的共享空间重构
朱珠、袁泽棋
糜毅、吴博
南华大学
49
Foggara的重生
李佳沐、吴易
朱润昊
苏州大学
50
农耕北望、绿驿红乡——基于农耕乡情重塑的北望村活化更新设计
周泽嘉
姚刚
中国矿业大学
51
活力“细胞社区”计划
舒孺、胡晓澜、苏比努尔·买买提、陈彦婷
王方、夏菁
合肥工业大学
52
织绿筑城、多义生活——第四代新市镇建设背景下的香港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城市设计
梁靖、王深、陈杰、蔡伊伊、姜睿、吴凯欣
戚冬瑾
华南理工大学
53
超时空剧场——基于城市景观理论和XR技术的文昌阁片区城市设计
阳绍昆、邹晓祺、卢泓源、翟彬卉、董嘉楠
李卫东、胡华、林伟斌
中南大学
54
淘·陶集
孙思源、顾钰婷
龙灏、宮聪
重庆大学
55
老城区的空间与时间——明城区塘坊街地段城市设计:漫游乌托邦
段圣馨、文如瑾、吴佳怡
周志菲、叶静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6
文脉延续·古墟纳新-安徽绩溪文化名城历史改造城市设计
王励坤、高睿伯、耿世华、杨颜培、张馨冰
孙良
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
57
琉璃焕彩企划
周照、许静蕾、罗婕颖
吴潇、成受明
四川大学
58
绿链活旧埠、大湖新市镇——天津北辰活力片区城市设计
周雯珮、何雨晴、王智瑾、雷怡馨、周铃、刘爽
侯鑫、王峤、田健
天津大学
59
即刻色彩集市——基于场所更新的城市边缘地带活力激发实验
朱姚菲
宋建明
中国美术学院
60
零碳计划、-、基于碳中和理念的深圳立新湖区域城市规划与设计
谢泓毅、刘青原、李心怡、秦个个、郁璐倩
吴曼
南京林业大学
61
八街九巷、·十字街头——南通寺街历史街区复兴计划
张天宇、周昊璟、黄杨、赵心怡、张雨珂
李晓
江苏大学
62
二环路边的百变社区——基于类型学的高密度城市居住社区探究
刘世禹、李梦瑶
李珊珊、商谦
北京建筑大学
63
"智城“生态滨海——以城市智慧生命系统搭建为导向的滨海科技城重点片区城市设计
叶清媚、战薇羽、张榕
周伟强
珠海科技学院
64
新旧相生、和而不同——基于活态博物馆概念下城市更新设计
王涵杨、赵艺霖、李浩征、辛程佩、陈一飞、陈金成
张巍、任书斌
烟台大学
65
学识奇境、——泛教育主题街区设计
王能能、钱昱宇、王馨阅
周志菲、叶静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66
西子舞霓裳、“武”动直播间——网红直播思路下的旧城区传统商业街的改造和更新
张靖源、姜如梦、朱惠婷、朱璐瑶、郦茜羽
隋艳
浙江工业大学
67
街区共融——基于HUL理论的城市社区更新设计
李科洋
章丹音
上海理工大学
68
穿城循脉——基于古今脉络与虚拟交互的片区文化复兴
朱毓、崔斌、李一童、柳存锡、王艺超
徐小东、张愚、刘捷
东南大学
69
元享、瓷起、城兴——基于人地关系背景下的神垕古镇地段保护更新探索
刘明鑫、陈浩
冯艳、、刘洋、、蒋鹤
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
70
无界之城——基于无界融合概念的哈尔滨道外区城市更新策略
王欢、任一、贺洁
朱逊
哈尔滨工业大学
71
城市内科手册——基于城市收缩背景下密集老城区的瘦身强体
王欢、毛磊、贺洁、肖锦鹏、刘乐悠
吴远翔、李朦朦
哈尔滨工业大学
72
城市博物馆CITY×MUSEUM——广州市白鹅潭-长堤历史滨水区城市设计
潘越、贺肖淇、王彤、蒋林桔
许自力、李敏稚、翁奕城
华南理工大学
73
鱼塘落、红树生
颜诗娅、刘晓彬、熊誉杰、金宏浩、韩佳瑶
张文正
北京林业大学
74
云端共轨—智慧立体模块化停车场设计
何柯燃
赵宇、黄红春
四川美术学院
75
大国科学脊、粤洋须弥座
侯爵、李云涛、陈嘉卉
邓蜀阳、杨威
重庆大学
76
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核心区空间环境综合提升规划设计
马瑞雪、高俊如、李林勃、叶晨菲、吴妮潞、胡远琪
章明、沈洁
同济大学
77
旧巷人归处、里院新街生——城市记忆下的青岛里院片区更新设计
刘西容、郭煜歆
赵建波
天津大学
78
阡陌相通、古城重构
吴书玮、冯译慧、程丽卓
周志菲、叶静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9
赏花·寻齐·归园慢漫——青岛市杨家山里片区乡村规划设计
郭靖萱、文灏颖、全晓文
朱一荣、黄春晓、李云、刘涟涟
南京大学、深圳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80
基于药草农业生态改革的城市健康设计
罗颖、王艺霏、张宇、赵晟旭
过伟敏
江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81
城市生活第一站——城市adapter
赵文嘉、刘依秾
史北祥、杨俊宴、马晓甦
东南大学
82
《Urban、Leisure、Courtyard》
徐志维、路畅
刘炜
清华大学、武汉大学
83
设计超链接——进场·探里·出街、武汉三阳设计之都城市更新
刘晨瑜、姚雨昕、曾昭瑜、吴其正
唐燕、黄鹤
清华大学
84
归侨聚府、迳忆游新——集体记忆视角下的城边村社区更新设计
马涛、赖菁、洪艳、武毅博、钟奕瑶、刘浩玉卓
杨晓春、、洪武扬、、张立
深圳大学
85
山水连城、·、聚落复兴、—、基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北滨路地段城市设计
赵晓婷、林涵晔、杨德龙
杨震
重庆大学
86
山城巷陌·文化荟萃——重庆山城巷片区旧城更新设计
胡涵、杨雄、于汇洋
周露
重庆大学
87
北京“折叠”——明清北京城门城墙的转译设计
李谦谦、王怡纯
孙子文
北京理工大学
88
迈向幸福感的栖居——香港未来非城市空间城乡融合的新聚居模式
赵倩、卢颖萱、李哲
丁向磊、周维娜、李华
西安美术学院
89
山城百景图——基于空间叙事下的重庆山城巷片区旧城更新设计
吴西羽、段佳欣、冶子仪
李建华
重庆大学
90
芭乐·八乐——产业融合模式下锦鳞村镇村协同发展探索
黄雨嫣、左文妍
侯全华、张薇
同济大学
91
粤韵潮升——HUL视角下的白鹅潭-长堤文化建构与城市设计
梁毓銮、丁舒琦、李硕星、冉姗姗
翁奕城、李敏稚、许自力
华南理工大学
92
古城素问录——盂城驿街巷脉络疗愈实验
徐石、王倩、蔡樑、罗进、丁雯婷
华予
淮阴工学院
93
三生有幸——基于城市生命体理念的兰州郑家庄片区城市更新规划设计
罗睿杰、薛秀秀、杨秉昊、刘馨月
余侃华
长安大学
94
以煤为媒、靠晋计划——基于“智慧矿山”系统的未来产业园区设计
唐旭涵、王诗奇
山如黛
东北大学
95
沽水津源、红桥诗韵——存量语境下天津西沽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王晨、薛梦琪、臧婉莹
张淑艳
北京建筑大学
96
时空交互视角下文化场景赋能历史文化街区——以武汉法国领事馆旧址所在街区为例
庄园、张钰婕、刘书扬、宋文慧
张娅薇
武汉大学
97
旧城的重生—以广州人民桥高架为线索的区块激活级花
邓朝阳、杜豫
李健祺、王梦蕊
广东工业大学、华侨大学
98
忆徽补邑、链故贯今
孙艺轩、谢燕婷
胡振宇
南京工业大学
99
一场身份诉求之旅——基于场景理论下城市中心区工业遗址片区更新研究
吴富钢、陈征、康亮
莫敷建、陈建国、杨禛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
100
骑行城市——促进社会公平的纽约布鲁克林自行车道网络规划设计
周映含
庄新琪
天津农学院
101
多元聚变、智慧创生——基于多元共生的葵蓬片区有机更新
王兰、朱耀文
王峤、、臧鑫宇
天津大学
102
岛影浮绿、物华与生——基于自然解决方案视角下耦合共生的香港高密度未来城市生活提案
常智琳、、韦乃琪、顾晨萱、刘润泽、蒋佑佳
Jeroen、van、Ameijde、Hana、Huang
香港中文大学
103
交叠阜川上、显隐石城边
李骏安、何子俊、姜春霖、梁佳乐
俞传飞、贾亭立
东南大学
104
山水城市-历史街区未来理想人居环境的多义性解读
程子瀚、张韫
李早
合肥工业大学
105
活街乐巷·家园共织——首尔加里峰洞中国城更新设计
陈燕婷、郭睿
魏寒宾、刘燕玲、刘晓芳
华侨大学
106
粤洋万花“瞳”—南沙海上未来城市设计
张轩慈、李雪晴、雷雨洁
邓蜀阳、杨威
重庆大学
107
像素·潮汐·赋能—基于女性摊贩需求的城市街道公共空间设计
李科劼
钟虹滨
中南大学
108
河畔轨迹·弹性再生——北京通惠河CBD段及周边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夏蕴溪
段威、钱云
北京林业大学
109
减碳宜居、智享家园—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未来绿色社区模块化设计
韩璟、苏席靖、周志松、钱博雯、景佳悦、马凯月
曾穗平、田健
天津城建大学
110
DNA融元:三阳韵域新纪——文化基因理论视角下的“元-链-域”路径三阳路片区更新改造
鲍冬婷、龙俊妃、宋欣蓓、王植宇、郑雅璇
蒲向军、刘晓阳
武汉大学
111
风云志
陈珂欣、陈勤、崔紫娟
刘彦君
重庆大学
112
旧舟辞锈、初世启新——广州市黄埔区黄埔造船厂片区更新设计
杨泽銮、赵嘉纯
骆尔提、郭红雨
广州大学
113
结庐人境、多元共生——昆明市呈贡老城城市更新设计
王士槟、谢青洲
李奕成
西南大学
114
畅行绿野、无界长白——、“双碳”目标驱动的杨浦站与何杨支线片区详细设计
李思颖、陈泽胤
黄怡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115
古门新语、折叠共生—基于空间基因理论下的历史街区改造
虞承昊、苏凤敏、刘轩昂
徐小东、王伟
东南大学
116
城事·人间––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云塘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王奕雯、李政宜
周红、李丹
湖南科技大学
117
水巷活新村——基于三生空间复兴下的湖茫村规划设计
陈浩、朱珂、张徐晔阳、杨键铧、黄丽雅、蒲政声
陈浩
河南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118
一城所系——城市边缘老旧住区空间环境更新设计
黄艳敏、赵泽宇、陈珂、邵传宗
宣晓东
合肥工业大学
119
城南驿时:一个应时而长的城市驿站——中华门火车站及周边地段城市设计
吴巧钰、郭玘玥
王正
东南大学
120
野拼布冶——基于拼布理念下的昆明灵光老街更新改造设计
左峻源、尹佳慧、张紫君、马雄杰、冉创
胥晓
云南财经大学
121
径揽悠谷、水愈乡村——、基于自然疗愈的乡村规划有机更新设计
王飞、周玉、翟嘉欣、杨星荣
杨芳绒、李梦迪
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农业大学
122
《进入兔子洞——乡村地下空间规划概念设计》
冯若婷、张逸菲、黄彧蕊
何凡
湖北美术学院
123
二重水“市”、界、——、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升级计划
钟宇婷、林思、陈罗卓、王锦东
许牧川
广州美术学院
124
桥映山居、循崖人家
耿世华、杨颜培、张馨冰、王励坤、高睿伯
刘茜、王扬
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125
动力空间站——“15分钟健身圈”视角下西安市碑林区运动空间设计
刘依梦、张佳誉
何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26
汝州兴盛——触媒理论引导下的汝州半扎村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设计
杨雨欣
孟庆林、韦峰
华南理工大学
127
时空重链、旧梦新织——基于电影空间叙事理论的福州晋安片区城市设计
黄彬洁、陆文祥、林青峰
游宁龙
福建农林大学
128
就医指南——“城市微创手术”视角下的文明街历史街区微整治
方江宁、王颖、钟雨阳、陶锐
胥晓
云南财经大学
129
戏集里、虚实间——触媒式文化市集
赵羽陶
唐晔、张享东
吉林艺术学院
130
四时行·百物生——基于模块化理念的农旅研学综合体
陈雅祺、高艺维、曾天添
袁朝晖
湖南大学
131
城南聚秀·校城共融——西安城南八里村片区更新规划
曾元、戴礽祁、张富豪、严澍羽
尤涛、王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32
桥市—基于区域建筑学理论及羊毛算法的社区集市设计
祖钰泓、肖晓樑、严军涛
林静
福州大学
133
2050、Sports、Playland、东北大学(旧址)周边文化体育园区城市设计
杨静恬、金雯歆、刘思成
陈雷
东北大学
134
Surging、Trend—基于氹仔老城区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城市空间活化设计
韦吉凤、王雪莱、戴沅翰
费迎庆
华侨大学
135
榫卯城市——城市边缘区的城镇发展模式探讨(以成都市万春镇基地为例)
崔艺馨、张洁、苟莎莎、颜玉婵、乔子耘
李昕韵
四川农业大学
136
江城记——滨江金陵船厂片区城市设计
李周、阳锦鹏
史北祥、杨俊宴、马晓甦
东南大学
137
火磨蕴新生、古今重构址——基于文化基因转译理念天兴福遗址片区更新改造设计
尚秋妃、钟嘉媛、陈雅其
崔诚慧、吕静
吉林建筑大学
138
双极相吸·多线共引——文科结合视角下的长沙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李润青、王一宁
彭科、许昊皓
湖南大学
139
“编织”小岛——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未来海上社区营建策略研究
陈开颜
胡彬
中国矿业大学
140
梦田•河泊——基于乡土生态永续的乡村规划设计
朱子跃、欧子怡
杨健
昆明理工大学
141
融合——北影记忆碎片重组
杨梓源、马萧萧、任佳怡、潘正婷、汤紫珊、覃上乘
王晶、刘玮、贾梦圆
北京建筑大学
142
青岛湾空间活力重塑计划----社会空间视角下的青岛湾滨海地段历史街区更新设计
付洪波、郭旭
曾穗平
天津城建大学
143
桥--基于空间缝合理论的未来共生家园城市设计
林泽烜、王金洺
黄莉芸、龚海钢
福建理工大学
144
井田之上
张语赜
钟佳
西南交通大学
145
在水之湄、滬起韧城
黄锶仪、姚泰宇、马乔璐、郭培嘉
唐咏东、张磊
长安大学
146
上新常新、、循泉映城
陈佳力、吴琨、李东澍、李雨婷、王佳宁、韩滢
郑彬、高宏波、周术
烟台大学
147
时空孪生·徽城共塑—绩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改造设计
赵雨轩、刘嘉乐、刘志强
王薇
合肥工业大学
148
城角共生——老城区空置化空间全时利用
杨乐欣、张晨晓、李雨娇
周志菲、叶静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49
山海共愈——后疫情时代下疗愈性城市设计
杨欣瑶
霍丹
大连理工大学
150
迭城——上海世博园一轴四馆区多尺度重构
常玄、胡昕晨、闫子超
赵建彤
吉林建筑大学
151
流通·追忆·活力、——郑州市海滩寺地铁站地面空间景观设计
罗雪滢
杨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152
旧垣反应链——基于触媒理论的张家口堡历史街区改造设计
姚森洋、毛欢、冯昕冉、常旺辰、刘昊乾
史建平、张文山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153
同“忆”异“义”、延续城市集体记忆、复合城市功能的城市魅力再生产项目——昆明呈贡三台山片区总体城市设计
秦曼
段文
昆明理工大学
154
循城集——城墙下的集市2.0
李心雨、高楚
张豪、石丽
西安美术学院
155
边界铰链、协作共生——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规划研究与城市设计
林子渝、肖嘉程、谢雨童、江怡泠
周剑云、莫浙娟、鲍梓婷
华南理工大学
156
老挝·被8000万炸弹封印国家的绝地重生——曙光·不屈的战歌虚拟舞台空间全景设计新探
黄艳冰
吴维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157
拾光留声机一“CCRC”模式下的城郊闲置厂区更新
周欣月、孙国挺
李大雁、刘谯、汤子馨、金晶
南京艺术学院
158
槐塬復睦·憶脉承新
刘明明、林罗毅、王艺卓、丁一丹
李明
中国矿业大学
159
享惠互际----基于共享情感分级营造武汉县华林历史街区的多义空间设计
罗吉、陈莹、王昕昀
徐轩轩、李晓峰、郭诗怡
武汉大学
160
一元复始、城青共生——基于青年友好视角下的三阳设计之都片城市设计
苏怡梅、董可、段文新、曾婉钿
黄媛
西南交通大学
161
绿境融城·智创同栖
钱梦、张心悦、杨春雨
徐晓燕
合肥工业大学
162
“新”古城·重拾·共生——荆州古城西湖片区改造
刘雪凌、丁鹏银、邹智伟、牛家渺、周国靖、胡俊涛
徐齐帆
长江大学
163
意中城——上海世博园一轴四馆区空间再塑
杨璨、姜婷玉
赵建彤
吉林建筑大学
164
旧梦新说-—城市触媒理论下的工业遗产共生家园设计
陈钺、朱家琪、黄润秋
冯四清
合肥工业大学
165
夹巷借天、浮廊可度——透过老旧社区提质着眼于当今人际交往问题
唐嘉鹏、程晓渝
罗畅、朱政
湖南师范大学
166
万湾多碧水、垛田富农家———三生融合视角下兴化芦洲村片区更新
郑智晗
马聪、杨姣
西南林业大学
167
路链城——未来基于深中通道以交通为导向在海面上发展的湾区中心城市
陈忠、王涛、刘祎遥
邓蜀阳、杨威
重庆大学
168
织此青绿——绿色景观生态视角下巡津新村与书林街片区蓝绿双轴城市更新
熊羽珂、刘月
华峰
昆明理工大学
169
承文映院、贯化激活——基于”校社合作“模式下的文化新社区城市设计
武彦辰、李晔萱、蒋薇薇
曾穗平
天津城建大学
170
戏云鬓、染氤氲
余洪翔、邵路迦、张振萱
王锦阳
青岛城市学院
171
“淘”跑计划-儿童地理学视角下成都月牙湖社区儿童游憩空间更新设计
秦瑾、王秋月、朱琳
续昕
四川大学
172
面向主体间性的劳动互助社区——天津二锻厂片区多义性城市更新
严一玮、周信行
赵亮、来源
清华大学
173
二重城——迭代后疗愈导向的社区设计
丁鹏银、邹智伟、周国靖、牛家渺、李雅莉、陈宇茜
陈星星
长江大学
174
三空戍边——基于边疆人类生态学的村庄规划
刘玉婷、罗梦婷、周心怡、袁玥
胥晓、范茜、李彦
云南财经大学
175
街巷+——湛江赤坎古商埠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设计
闪浩哲
陈小娟
岭南师范学院
176
山川共情、福地洞天
王圆怡、郑颖
魏寒宾、刘晓芳、苏倍庆
华侨大学
177
黎明将至、无界“共”生——基于“共生体”理念的黎明工业片区更新计划
赵采奕、杨彤
李洋
东北大学
178
Meta-QingHe、-、AI时代打造智慧元街区更新改造设计
苏晗、刘凯弦
梁思思
清华大学
179
艺构社区--武船旧址改造城市设计
顾笑言、高仕琪、王丽瑶
程世丹、舒阳
武汉大学
180
文化奇旅——长沙火车站片区城市设计
王一凝、陈岱青
许昊皓、彭科
湖南大学
181
智享学苑·共溯溪塬—无缝学习理念下的新校园模式探索计划
武彤曦、王璐妍、文岩、邓静怡
刘伟
长安大学
182
场景赋能·多元共享——基于多层次需求的全生命周期社区模式探索
马君奇、景佳悦、钱博雯、马凯月、韩璟、苏席靖
曾穗平
天津城建大学
183
镜面古今、寻巷戏影
李文欣、邱潇仪、朱鸿飞
周露
重庆大学
184
时空孪生、触媒生长——城市慢行系统更新设计
张蕙
袁心平
武汉科技大学
185
时空解构·弄序重组——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上海市合肥—永年路片区城市更新
强雅菁、尚辰宣
宋敏、宣蔚
合肥工业大学
186
边界共生——非正规视角下“校园-社区-城市”活力边界设计
王钰璇、王玥
陈煊
湖南大学
187
往来驿里、趣连圩里——深汕合作区赤石村乡村规划与设计
文灏颖、沈凤钱、于杰、汪雪飞
李云
深圳大学
188
江豚水生家园共生计划——南京金陵船厂片区城市设计
施舒扬、陳幸桐
吴晓、马晓甦
东南大学
189
老街区的新生命
杜柯均、徐昕、曲可翊、李如钰、陈巨鸿、张懿
赵萌、余侃华
长安大学
190
链城共生——城乡融合下的共享家园城市设计
周永洁、何晨静、蔡闻仪、李沐、秦雨新
李昕韵
四川农业大学
191
方寸寻律、因势而变——原安徽省政府地块改造设计
罗頔、吴静文、戴雅君、吴闪
王薇、凤元利
合肥工业大学
192
缝旧织新——、溧阳王家村公共空间生活性活力营造
张砚雯、葛飞雪
邓浩
东南大学
193
筑光织忆、葺梦流今——文脉织补下的苏州陆慕老街历史光影再现
徐明月、张美、吕品
宋敏
合肥工业大学
194
东京梦华·榫卯之美
于友衔、赵艺格
郭云帅
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195
智锈纸厂·无界共生——岭南湿热气候下广纸地块城市更新与场景共建
邓茗月、王鹤洋、王美雪、李秋瑶
肖希、岳峰、李世杰
广东工业大学
196
青铜遗韵、古滇新生——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遗址型乡村石寨村的内生发展规划研究
李静
王颖
昆明理工大学
197
"串”街久巷——日常都市主义视角下线型集市空间更新
杨懿、李靓颖、孙霖
李博
中南大学
198
白色盔甲—陶瓷废料产业工业景观空间与服务设计
崔天使、丁嘉焕
杨岩
广州美术学院
199
日常的家——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策略研究
高天
郑志元
合肥工业大学
200
烟火弥新·隅以疗碌——天津市成都道“张自忠旧居”地块城市更新及建筑方案设计
张玉龙、蒋汉梅、闫怡桦
李巍、谭立峰、刘芳
天津城建大学
201
园启城新·交焕未来
格根塔娜、周林川
崔叙、陈春谛
西南交通大学
202
红楼逢青——基于代际共生的沈阳市和睦路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李舒婷、邱婧怡、孙腾霄
庞瑞秋、季宪
东北大学
203
慢品食味、•、市井不息、——、新烟火主义视角下的上海中广菜集更新改造设计
庄健、陈浏圯
刘雅婷
上海杉达学院
204
穗乡·随城--广州大学城傍校村生产性社区空间设计
曾瑨、梁文静、张垒、李庚
刘怿
广东工业大学
205
承古为器·以容未来——“超边社区”理念下南安丰州桃源村片区城市设计
方楷文、洪奇炫
林翔、李泽云、潘华
华侨大学
206
序织构想——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吴俊杰、陈旖豪、潘碗荧、温伟晓
芮光晔
广东工业大学
207
“Anti-sin、City”——基于CPTED理论的深圳白石洲城中村环境设计
吴新雨、巫彦冰
高云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208
苔藓计划—城市包围下的乡村适应性改造
王佳、梁荣俊、杨乐怡、温岭芳
寻轶
广东工业大学
209
活力绿岛、多义站城
王舒莹、孙圆圆、孟令鋆
夏海山、万博
北京交通大学
210
笙磬同音——基于人群画像的未来社区图景营造
吴佳烨、徐佳萱
汤子馨、刘谯、金晶、李大雁
南京艺术学院
211
萍水相逢院廊下——代际互助视角下单位制社区更新设计
徐淑君
张楠
洛阳理工学院
212
POSITIVE、LANDSCAPE、TRANSFORMATIONS、FROM、NEGATIVE、RESOURCES:、A、CIRCULAR、ECONOMIC、STRATEGY、FOR、HOC、MON
潘亦畅
Ivan、Valin、Francisco、Cevallos、Barragan
香港大学
213
旦暮津桥、融变共享
王俊淇、贾如意
刁宁
沈阳建筑大学
214
微循环的城市代谢实验场
王博、张丹琪
黄鹤、杨滔、唐燕
清华大学
215
基于建筑ESG绿色评级的共享办公空间设计——“三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共享办公空间设计
张先筠
桂雪晨
武汉大学
216
城市商业接口——产学研融合视角下的多元化城市设计
赵玳瑶、曾艳阳、严亦禹、朱弘毅
王林
上海交通大学
217
MATE工厂、元享赋新
郭函祎、罗静宜、于泽明、苏琪、潘追追、李洋
陈天
天津大学
218
《超级校园SuperuniverCITY——知识流动背景下基于蜂鸣-管道理论的未来校园周边共生家园城市设计》
王怡晨
戴锏、陈璐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19
十里秦淮、·、游园新院、、Community、Park、·、New、Courtyard
王毓乾
鲍莉
东南大学
220
Streetopia/街托邦
刘一凡、陈庄瑾
李珊珊、商谦
北京建筑大学
221
未来门户
周道、杨行智、李浩宇、王楚睿
王林
上海交通大学
222
乐活人居、全龄共享——空间多义性视角下的开放式活力住区
关慧钰、赵淑琪
卞洪滨、赵建波
天津大学
223
油退绿进、江城流织——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芜湖中石化油库周边地块城市更新设计
肖云鸿
王方亮、张麒
东南大学
224
无界·共生——基于积极老龄化概念下的混龄共享社区
岳耀萱、李婷婷、徐馨婷
周志菲、叶静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25
用“神圣”归还神圣:印度猴患背景下的人猴关系重建
卢雅馨
庄新琪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千叶大学
226
市井山水、烟火人情——厂甸文庙复兴计划
孟德豪、马翌轩
田原
北京林业大学
227
以古为境——鲜鱼口美食街数字化互动装置设计
李荞汛、杨悦、李运德
黄志红
北京城市学院
228
多义京杭·文化焕生、——大礼拜寺街区文化溯源与新生
张瑞英
彭智谋、袁朝晖
湖南大学
【组委会联系方式】
https://mp.weixin.qq.com/s/o6DbOcIl4efWHXQ_blbZ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