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四届海南国际设计师大赛命题解读+案例参考
还在为大赛命题抓不住重点而发愁?今天专门为你拆解2025第四届海南国际设计师大赛三大命题的核心逻辑。不管你是想在文化创意里深耕,还是想在包装设计中突破,或是想在数字创意领域探索,这里都有清晰的方向指引和案例参考。
赛道一:IP与产品设计
命题一:海南文化•多元共生
1.提取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元素,重构设计为视觉图案
举例:从黎锦中提取纹样、图腾元素,简化重组为新图案;从椰林、黎族传统服饰中提炼海南元素,将意象化表达转化为视觉符号,形成可复用的文化标识。
2.将重构后的文化视觉图案运用化
举例:把转译后的黎锦纹样印在围巾、包包面料上等;将热带与黎族文化插画图案用在帆布包、笔记本封面等,让文化通过实用产品落地。
3.文化赋能开发,覆盖多元生活场景
举例:基于文化视觉,开发系列文创、IP、产品等,让文化符号渗透进生活场景,实现“文化创意落地多元载体”,形成“文化-设计-产品”的完整链路。
简单说,命题一的创作逻辑是:提炼海南文化元素→用现代设计语言重构视觉图案→落地到多元载体(IP、文创、产品等)。
命题二:创意包装•海南智造
1.聚焦农副产品/轻工/文创等产品,做包装创新升级
举例:针对水产、农副产品等,跳出传统包装思路,像“存鲜水产”用海洋插画+系列化设计,让水产包装从“运输工具”变“品牌名片”;TESCO把环保袋做成海洋保护文化载体,实现产品包装的价值升级。
2.融入绿色、可持续理念(材质/功能复用)
举例:选可降解、可回收或重复使用的包装材质(如TESCO环保袋用可复用面料);设计“一材多用”结构,让包装生命周期延长,呼应“绿色减塑、循环利用”的设计逻辑。
3.适配个性定制与数码打印,让包装“灵活又好落地”
举例:用模块化设计,让包装图案、文字可快速替换(如TESCO不同海洋动物图案的环保袋,通过数码打印实现小批量定制);存鲜水产的系列包装,靠数码打印实现插画图案精准呈现,满足“少量多样”的定制需求。
简单说,命题二的创作逻辑是:围绕产品特性、用户需求与使用场景→设计兼具主题性与文化寓意的包装→融入绿色可持续理念,结合AI生成等智能化手段→实现产品灵活落地。
赛道二:数字与交互设计
命题三:数实融合•场景赋能
1.以数字载体呈现,适配多元数字化形式
举例:可将海南非遗内容制作成AR视频——扫描屏幕中的黎族织锦图案,能触发虚拟织娘演示纺染织绣步骤;或设计成数字人短片,让数字人以“非遗讲解员”身份介绍海南粉烹制技艺,用数字化载体让非遗更易传播。
2.创作具有完整叙事结构,逻辑清晰传递内容
举例:参考《漫步海岛遇见非遗》的叙事逻辑,制作“海螺姑娘传说”动漫短片——开篇以海岛风光引入传说背景,中间按“遇见海螺姑娘-共同生活-守护海岛”展开情节,结尾关联现实中的海南非遗保护,形成“引入-发展-收尾”的完整故事线。
3.通过视觉表达强化主题,凸显艺术感染力
举例:拍摄黎族竹木器乐数字宣传片时,用特写镜头呈现乐器纹理、演奏者手部动作,搭配光影变幻的舞台背景;剪辑时穿插黎族村寨实景画面,以暖色调为主色调,让视觉风格与“传统音乐文化”主题适配,增强观众代入感。
4.融入互动性设计,提升观众参与感
举例:设计“非遗小课堂”小游戏——玩家点击屏幕中的海南椰雕图案,会弹出“椰雕步骤”选择题,答对可解锁椰雕制作动画;或制作VR体验视频,观众通过滑动屏幕“走进”虚拟福山咖啡工坊,自由点击设备查看焙炒技艺细节,实现从“观看”到“参与”的互动。
简单说,命题三的创作逻辑是:确定核心内容→以数字视觉艺术、AR/VR等数字化载体呈现→融入完整叙事、特色视觉与互动设计(如情节串联、视觉适配、交互环节等)→输出视频格式的创作内容。
从命题一的文化创意转化,到命题二的包装升级设计,再到命题三的数字化创意表达,如果你已经有了灵感火花,别让创意停留在脑海里,点击下方链接,带着你的创意奔赴赛场吧!
报名链接: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ujlje-F8sreQUi0dQ7_h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