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开启!苏州高铁新城“艺术家公园”公共艺术品等你来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空间的功能性和艺术性融合
成为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增强新城辨识度
形成人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强纽带
今年5月,苏州高铁新城
特别启动苏州高铁新城“艺术家公园”
公共艺术品征集大赛
大赛通过对南天成路南侧的城市广场、印象水街、心汇湖滨水绿道沿侧三处城市空间公共艺术品的设计,目标打造更符合新城开放包容气质和青年发展型城市属性的“艺术家公园”。
大赛得到全社会的积极响应,共征集172项青年作品。历经三个月的征集、专家评议,最终从172项公共艺术方案评选出20项入围作品并向公众开放社会投票。
20强入围作品已集结完毕!
它们或突破常规、或蕴含巧思
哪一件能触动你的审美?
哪些作品能够突出重围?
答案,由你决定!
即日起,苏州高铁新城“艺术家公园”
公共艺术品征集大赛
线上投票通道正式开启!
关注公共艺术、热爱城市美学的你
快来成为艺术盛宴的“评审官”
为你心中的“最佳”投出宝贵一票
01《涟漪》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涟漪》
作品简介:作品巧妙地将江南水乡的婉约曲线与现代交通网络的动态轨迹相融合,截然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元素,在雕塑中相互交织、彼此呼应。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寓意着苏州高铁新城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攀升、蓬勃发展的美好愿景。雕塑表面镶嵌的LED灯带在夜间具有流动的灯光效果,既隐喻着高铁轨道在时空中的穿梭,让人联想到现代交通的便捷与高效,又象征着产业创新能量的持续进发,寓意着新城这片热土上,创新活力如繁星闪烁、生生不息。
02《如归》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如归》
作品简介: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宾至如归”的礼序精神。象征着一种心灵的停泊,心有归处,即为归宿。作品结合路径引导功能与心灵寓意,构筑“如归”三重内涵,情绪之归:城市中短暂停泊的安宁之所;路径之归:空间节点与精神方向的引导;精神之归:象征城市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连接。
03《时空之门》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时空之门
作品说明:苏州古今交织,新城新面貌,雕塑材质采用镜面不锈钢,映射出绚丽多彩的周边环境。背面纯净镜钢结环形光带营造出呼吸流动之感,时空隧道置身于眼前。“时空之门”连接新与旧,古与今,见证历史,见证发展,见证未来。
04《速韵流芳》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速韵流芳》
作品简介:作为地标性公共艺术,该雕塑不仅具有独特的视觉形象,更承载着丰富的艺术与文化内涵。它是苏州高铁新城的一张亮丽名片,向游客展示着城市的发展成就与精神风貌。
05《印象苏州》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印象苏州》
作品简介:创作借助风资源和苏州地形特征,通过风动装置将苏州江-湖-山-城相映的诗意画面呈现出来。作品由150根竖向杆件矩阵排列,立面上旋转的风机构成独特动态景象,远、近、昼、夜各不同,夜间蓝-绿-黄-红-白五色渐变,形成美轮美奂的苏州高铁新城印象。
06《绽放》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绽放》
作品简介:采用绽放的花朵作为设计元素,表现高铁新城如花绽放。
07《城市之歌》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城市之歌》
作品简介:苏州是一座古典而婉约含蓄的城市,苏州也是一座时尚且充满活力的城市。雕塑以写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古典而时尚的女子形象,矗立在艺术公园一角,成为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
08《风生水起》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风生水起》
作品简介:雕塑以流畅且富有动感的曲线造型呈现,这些曲线相互缠绕、起伏,似灵动的水波在风中荡漾、翻涌,又似无形的风在空中舞动出的轨迹。其不规则却和谐统一的形态,打破传统雕塑的规整,展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生机勃勃的力量,寓意着苏州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09《风雨云泽润江南》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风雨云泽润江南》
作品简介:伫立于空间之中,如同一朵凝固了童年欢笑与江南烟雨的诗意云朵。当微风轻拂,风车云随风旋转,漂浮在空中。创造出超现实般的梦境。不锈钢材质的雨线则静静反射天光,低语着苏州这座水城千古不变的生命韵律——风起云涌处,便是泽被万物时。邀请观众驻足,在视觉的愉悦与材料的触感中,重新发现风、水、云交织的自然妙谛,并深刻感受那流淌在苏州血脉里的、永恒的水之灵魂。
10《果然》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果然》
作品简介:此组群雕装置意为苏州的苹果,引申含义是苏州的因果、取得了苏州成果。彩绘部分可以是人工绘制、可以是车贴、可以是投影或LED点成像。以苹果为画纸为展示载体,内容可体现社区文化以及传统文化。每一年或两年可举办涂鸦大赛不断更新,做成苏州的公共艺术活动,不断扩大影响力。也可做成苏州文创手办。可以多维度展开应用。
11《花栖新城·脉动苏轨》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花栖新城·脉动苏轨》
作品简介:以“绽放的花”与“流动的轨”为双重视觉符号,诠释苏州相城高铁新城作为枢纽之城、产业之城、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立体形象。通过艺术装置构建“城市客厅”,让高铁载着苏州的月色与星辰,在每一朵花开处,遇见拥抱未来的你。
12《汇》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汇》
作品简介:根据融通并茂为指导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衣带水”为创作理念,通过“鱼”的元素以写意的塑造手法融合转换为飘带的形式,最后以“水”的形态展现。作品通过“一衣带水”的创作理念,表达了高铁新城聚力发展的“三大产业”之间共同融合的生态多样性,更是一衣带水汇江海的蓬勃发展的宏大气象。
13《江南·镜门》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江南·镜门》
作品简介:矗立于大地上的时空之镜。以最简练的几何形态,包容最丰厚的江南意象;以最现代的材质语言,诉说最悠远的文化乡愁。镜面之上,吴冠中笔下的水乡剪影是“江南城市”的永恒印记;镜面之中,流动的天地万物与驻足的人影是鲜活映照;而镜面所构建的多重世界交融,则是苏州高铁新城“融通并茂”精神最壮丽的视觉宣言。作为“枢纽之城”“产业之城”“国际旅游目的地”,这扇“镜门”不仅是一处艺术地标,更邀请每一位观者,立于门前,照见江南的过去,洞见新城的未来,找到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共鸣。
14《镜漪织梦》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镜漪织梦》
作品简介:矗立于苏州高铁新城站前广场水池,本装置从苏州非遗缂丝汲取灵感。几何半圆形不锈钢击孔管内置LED灯带,环绕水上步道,构成可穿行的光影隧道。其日间呈现金属质感,夜晚化为流动光带。实体与水中倒影虚实相生,既具未来感,亦隐喻缂丝机上的经线。水面点睛之笔为不锈钢缂丝梭,内嵌贯穿的LED光线,凝固了梭引纬线穿梭的动态瞬间,巧妙连接传统工艺与新城脉搏。
15《水中八仙》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水中八仙》
作品简介:《水中八仙-丸汤》采用镜面不锈钢材质,坚固明亮,映照水光与城市景致,赋予机器婴孩“丸汤”未来感与互动性。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柔软温情中透出力量。
16《心之所向—悠》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心之所向——悠》
作品简介:以“心之所向”为题,意在以“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象,象征江南水系的交织与城市肌理的流动,以文人形象捕捉江南独特的历史文脉,以留白的手法展现江南城市温润细腻的气质,体现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悠”然之姿。人物造型和荷叶造型相结合,将覆扣的残荷幻化成古代人物的衣饰,将人物造型抽象化并与荷叶意象融为一体,体现出东方审美的独特意蕴。由再现转换为表现的立场与视角,凸显对于在地性、水文化和传统审美的关注。
17《雨后》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雨后》
作品简介:雨落惊涟漪,圈圈点点,由小变大,周而复至,滋润心田,引导观者的情绪回归平和心境,从而延伸我们对过去、当下、未来的感悟和思考。
18《桂影绣流光》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桂影绣流光》
作品简介:本雕塑撷取苏州市花——桂花为灵感原型,以苏绣的细腻意境为美学内核。作品采用三层叠加结构匠心打造:外层为光洁的镜面不锈钢,宛如流动丝缎,倒映天光云影与城市轮廓;内嵌两层幻彩不锈钢,其表面随日光月华流转恰似苏绣丝线在光影下的精妙过渡与立体质感。整体造型抽象凝练桂之神韵,通过现代金属材料与精密工艺,将传统花卉的自然柔美与苏绣的灵动华彩融于一体。作品在刚与柔、实与虚、传统与当代的对话中,邀请观者成为致敬苏州文脉的静默诗篇。夜景中使用投射灯,使用有色灯光及投影影像变换更多内容,或者搭配LED光屏增加视觉效果。
19《曲水流畅》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曲水流畅》
作品简介:在雕塑中,用现代抽象的手法来捕捉江南水的特质,通过不锈钢材质的反射和折射效果,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水韵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造型设计采用抽象的几何圆孔形状来构建雕塑主体,不规则的解构弧线、曲线构成的框架,形成一种富有空间感和层次感的视觉效果。同时,通过打破传统的对称和平衡,创造出动态美感,运用流畅的曲线来表现水的柔美与灵动,进一步强化雕塑的主题和风格。而空间的划分和组合,更好地体现“江南文化”的理念,展现出开放、包容的气质。
20《只此青绿》
4,赖杰斌一《涟漪》一雕塑(高8m、不锈钢、有夜间光电效果).jpg
作品名称:《只此青绿》
作品简介:采用扇子、山、水作为设计元素,表现水润江南。
快来动动手指
用你的审美与热情
为新城公共空间注入艺术生命力
共同见证城市美学的新可能
来源:综合办(宣传办)规划建设局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FcZ6h2SXmqZ5_H3xPaB5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