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繁华姑苏杯”文创精英挑战赛终审工作在苏州大学圆满举行
第五届“繁华姑苏杯”文创精英挑战赛参赛设计作品终审评选活动于7月21日在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学术报告厅进行。
▲评审现场
本届大赛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全国知名高校、设计单位、设计创作者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江南大学、苏州大学、东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自由设计师的参赛稿件共1100余件,涵盖了文创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经过多轮评审、综合评议、现场公证等环节,本次大赛共产生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10项,优秀奖等相关奖项若干。为保证评选公平公正公开,本次多轮评选均采取匿名制评选。
此次大赛评审由国内设计界专家、教授组成。评审委员会主席由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二级教授方敏教授担任。评审专家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玉龙教授,江苏省国画院刘佳教授,姑苏区教体文旅委产业发展处朱磊处长,苏州深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崔华老师,苏州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正教授组成。
▲大赛组委会执行:赵紫煊老师
大赛终审评审前,组委会执行赵紫煊老师首先向莅临的各位评审专家教授表示了诚挚感谢:正是由于各位专家们的鼎力支持,才使得这次设计大赛更具权威性与公信力。
随后,赵紫煊老师就大赛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及支持单位情况作了详尽说明,并重点解读了参赛单位及稿件征集数量等核心信息。同时表达了对今日大赛获奖作品诞生的期待,并期望各位评审专家秉持严谨的态度与专业的艺术视角,遴选出兼具深厚文化内涵与广阔市场前景的优秀作品。
▲大赛评审主席:方敏教授
评审委员会主席方敏教授对大赛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本届大赛创作者们用设计打通了“传统”与“未来”的对话通道。随后方敏教授宣布了评审的规则,要求作品评选标准符合本届大赛主题,需围绕命题赛道“智慧古城·博物江南”和定制赛道“旗韵东方·海上风华”进行展开,鼓励选手运用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共创。打造“创意策源-成果转化-品牌传播”全链条生态,让江南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命题赛道以博物馆馆藏文物及特色展品为灵感来源,充分展示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需求有机融合。定制赛道以“百年旗袍”和“海派时尚”内涵为创作核心,作品应充分挖掘和展现海派旗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尤其是百年旗袍的风格演变和时代精神。
本届大赛参赛作品中,苏绣缂丝纹样跃入智能穿戴,园林花窗元素解构成建筑模块,评弹韵律结合动态数字艺术……参赛者将桃花坞木刻年画、宋锦技艺等非遗基因,与虚拟现实、AIGC等“数字+”技术深度碰撞,赋予了古老文化符号以年轻态、国际化、场景化的全新生命力。本次大赛作品的数量和品质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赞扬,评审专家们赞誉到:“本届作品将姑苏文脉精髓与当代设计语言深度融合,以创新的数字化表达实现了非遗活化的范式突破。”
评审专家们以严谨专业的眼光层层遴选,最终诞生了一系列艺术价值与实用功能兼备的设计佳作。这些作品既是参赛者对“智绘古城·博物江南”这一主题的深刻理解,亦是他们以创新思维重构传统、突破设计边界的才华体现。
▲评审专家及大赛组委会合影
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姑苏文化的创新发展拓宽了新思路,不仅促进了设计新思想与文旅产业的深度对接,更为传统文化当代转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优秀作品的陆续落地转化——姑苏美学将融入现代生活产品,江南智慧将注入城市发展建设,青年创意将推动文化跨界传播,姑苏文化将在传统与现代的共鸣中持续焕发活力。
[“繁华姑苏杯”文创精英挑战赛组委会融媒体中心]
大赛总策划:李正教授、方敏教授
大赛总指导:王柯院长、刘佳院长
大赛策划团队:赵紫煊、郭可欣、许灵敏、王巧、叶青、王孟德、王聪
大赛顾问:王巧、叶青、王孟德
大赛总执行:赵紫煊、郭可欣
大赛艺术总监:王聪、刘城
大赛新媒体总监:王辰、王媛媛
大赛征稿总监:韩倩、刘城
大赛摄影总监:刘城、韩倩、田依诺
宣传册设计与印制负责人:田依诺、王媛媛
[“繁华姑苏杯”文创精英挑战赛组委会]
李正(李海明)、方敏、李超德、王柯、胡小燕、刘玉龙、刘佳、王巧、叶青、王孟德、赵紫煊、郭可欣、许灵敏、刘娴、陈晓霞、徐文洁、冯雪、王聪、刘城、韩倩、王辰、卞泽天、刘婷婷、张婕、涂雨潇、岳满、李璐如、罗婧予、田依诺、王媛媛、崔华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ZVs8VU01KzjjTAW7Kghh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