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作品
连接的是传承与创新,秉承百年设计底蕴,以学科交融迭代图像叙事创新;
连接的是学涯与生涯,以标尺来衡量设计的刻度,以品格去镌刻人生的路径;
连接的是起点与终点,以始为终,不忘初心;以终为始,慎思笃行;
连接的是你与A9里的每一个人……
湖北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2022年5月
01
数字遗书
Digital Testament
作者:郑薇薇 邱炳坤 陈宇晗
导师:吴萍
作品介绍:
我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过程的具体变化,选取生物意义上能够永生的灯塔水母,借用水母之物,暗示人在数字消费的崇拜状态与行为 。影像作品融入了宋代美学的山水画元素与表达手法对物质世界发展过程产生新的思考;通过超现实叙事重新构建数字虚拟现实的体验空间,传达出人对于未来数字消费和人类的数字永生的思辨。
导师评语:
《数字遗书》是一部全息投影的影像作品,以超现实主义视觉叙事手法、以水母的视角重新审视未来数字消费,感知、体悟、思考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宋代山水融入影像作品,由隐而显,由虚而实,意境深远。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02
B&W&V
作者:张俊杰 陈海金
导师:吴萍
作品介绍: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始于度量,本于太一。数字构成世界万物,生命中的基因序列,音乐中的音律音程,宇宙中的元素与常数等等,而这一切都可以坍缩成一片微观的雪花。我们将雪花用函数曲线构成,音乐作为影响雪花成形的外部变量因素与函数雪花进行视听联觉。最终我们打造了一个宇宙电话亭的交互场域,当观者拨动电话拨盘的那一瞬便开启了一场与宇宙的超时空对话。
导师评语:
音乐中的数学之美,美在于数字的和谐,音乐源于理性,却高于理性,跨过理性追求内在的感性,交织理性与感性。人是感性的,人与宇宙之间的对话,拨动转盘邂逅宇宙秘境,音乐与图像之间奇妙的联接。数学是以数字为基本符号对事物在量上的抽象,音乐是以音符为基本符号对自然声音的抽象。《B&W&V》作品正是在抽象这一点上将音乐与数字连接在一起,通过有限去反映和把握无限。唤起观者的审美感觉和审美情趣,反映出作为宇宙本质的数的关系。
03
不可以罐头|Cantcan
作者:杜俊辉 万欣雨 赵培喻
导师:吴萍
作品介绍:
我们将每一条分享视频、文案、照片看作一个数据被压缩成标签的工厂流水线罐头,通过收集分析知道哪些异化的“工业加工处理”可以被大众盲目喜爱亦或轻易欺骗,从“泰勒制”的流水线诞生到如今网络信息的流水线的出现.....取名《不可以罐头》暗喻某些平台依托标签式推送准确定位人群并推送虚假内容从而赚取流量的现状,展开一系列动态标签设计。
导师评语:
在社交媒体充斥下,过度的“非生产性耗费”消耗着人类活动,这些线性移动都是在固体表面留下痕迹的“生活的流动”。《Cantcan》作品探究人们与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关系,通过“动态标签”引发相关思考,建立起一种新时期的媒介生态。
04
请珍惜心碎
作者:赖楚玥 赵冰村 孙可
导师:刘可
作品介绍:
作品《请珍惜心碎》利用地质灾难比喻心碎时的状态,并给予灾难后“重构状态”的开放性寓意,以此表达心碎不仅是一场心灵的地震,也是一次对认知、情绪、需求等多个角度的重构。
导师评语:
作品《请珍惜心碎》用信息图形的方式唱响了一首理性元素中的情绪之歌,完成了对情绪图像化的多维探讨。作品用一种纪实的手法对“心碎”这一情绪做了细致的调研与分析,最终用视觉的手段来传达自己对“心碎”价值的理解。
05
数遗|LOADING
作者:韩秉沅 李伊萌 魏季萱
导师:凃志初
作品介绍:
数字遗产,即数字网民在互联网上以及本地存储设备中所留下的痕迹。我们希望通过视觉图像的形式语言来表达数字遗产公益性传播概念,从“概念、分配、隐私、流程”四个角度切入视觉语言的探索与尝试。唤起大众重新思考数字遗产相关价值及继承问题,重视数字遗产的自我保护意识。
导师评语:
未来数字社会高速发展,提高大众数字遗产保护意识,重视其价值及继承问题尤为重要。作品基于“智慧图像”理念,运用新媒体交互、信息可视化、裸眼3D全息投影等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探索数字遗产公益性传播的全新路径。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06
RE-VERS反噬
作者:罗成玉 周燕芳 侯雅萱
导师:凃志初
作品介绍:
设计以海洋生物为触点反映药物污染的现状,通过新媒体形式,顺应现代“数字艺术”的表现手法,将药物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借助特效滤镜的方式映射未来,更直观的让人们了解到药物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呼吁年轻人了解药物污染现状,带动对海洋药物污染问题的深度思考。
导师评语:
作品很好的将药物污染视觉形象化、趣味化与交互化,展现药物对水生物污染的现状并映射未来。采用动态海报、AR特效滤镜、信息可视化图表和衍生品设计等视觉形式,通过新媒体互动展引发年轻人对药物污染社会化问题的思考与社交传播。
,赞148
07
箱男
作者:桑梦嫣
导师:刘可
作品介绍:
作品是对安部公房小说《箱男》的概念化再设计。从箱男这个角色入手,将书分为了三个章节,让读者在翻阅的时候能一步步地先了解箱男的表面构造,再跟随箱男视角窥视外部世界,最后感受箱男在纸箱中封闭挣扎的内在心理。
导师评语:
作品《箱男》用一种安静不张扬的方式讲着一个看似离奇又接近人性的故事。书籍结构、纸张材料和图形设计共同构建起了一个“箱子”里的世界,构思新颖又耐人寻味。
08
城市赋能场
作者:段金邑 陈佳怡 殷子潇
导师:朱志平
作品介绍: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城市中不同人群的联通轨迹及沟通方式均发生变化,作品以外卖骑手为城区人群“联系人”的视角,通过四个维度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一维集域、二维视听、三维汇迹、四维热像,梳理城市人群在时间与空间中彼此叠加的联结关系,以抽象形式赋予城市网格系统新的概念。
导师评语:
作品关注新冠疫情对城市系统的深刻改变,通过四个维度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表达,思辨构筑城市沟通网格,为不同的城市人群提供视觉线索,解析城市人文生态的新融合态势,展现城市能量圈落。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09
晕轮
Un-Halo Effect
作者:彭璐 杨心怡 胡伊雪
导师:周源
作品介绍:
目前社交认知的极端化、刻板化现象愈发严重,人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常常以既定印象概全,这是晕轮效应对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危害。此作品通过动物的隐藏性格,表达万物多元性,唤起人类社会的多元意识。
导师评语:
该毕设选题从当代年轻人最关心的社交问题入手,剖析了网络社交中关于自我形象构建的过程,通过部件与本体的差异,巧妙的表现了社交中人的外显性格与内在不一的特点。从各方面理解在社交状态下人的内外不同,选题立意和表现手段匹配而准确。运用AR技术、实体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等不同的媒介进行传达,紧扣作品主题、深化立意的同时也给作品以留白空间。该作品结合了电子设备、特种材质海报、亚克力、AR等表现手法,立体的展现设计理念和诉求。完整的陈设场景,循序渐进的引导观者理解、参与、审判、自悟。
10
无花之境
作者:王美 李祉懿 张婧婕
导师:刘可
作品介绍:
作品基于对九型人格(性格形态学)理论的研究,对其中的“欲望特质”、“基本困思”、“主要特征”、“主要特质”、“生活风格”进行重新解读。植物如人,也具有不同的性格,在不同的气候与土壤滋养下的植物有着不同的内在属性。借植物之躯,表达九型人格内在发展的层次以及每种性格特质的内在逻辑。
导师评语:
作品《无花之境》通过H5测试的交互形式,探寻“我”,以及我自身的意义。利用植物的生长属性、表皮质感、视觉特点来呼应人格属性,用植物的独特魅力展示了不同人格之美。创作理念和视觉表达都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11
数字隔离
作者:李沛芸 柳子玥 张雪燕
导师:凃志初
作品介绍:
后疫情时代,社会逐渐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同时,失去了数字产品连接,人们就如同被数字信息筑成的屏障隔离于社会生活之外。本作品以视觉设计呈现出当下人们面临的一系列数字困境,展示数字信息于生活的两面性,对数字化生活进行更全面的讨论与思考。
导师评语:
数字化社会高速发展,数字产品所引发的“数字离群“现象日趋增多。作品希望探讨严肃的数字社会问题,通过深度调研和分析归类“数字离群症状”符号语言,利用LED灯带、动态视频、符号装置、衍生品和艺术展览的形式,构建“数字隔离”虚拟体验空间场域,引发大众对数字化生活的深度思考。
数字隔离
12
语言污染
Language Pollution
作者:傅思源 金佳乐 袁宝忆
导师:凃志初
作品介绍:
语言本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保持生机勃勃且带有温度联系的表达方式,但为了适应社会活动网络化、经济活动社会化的发展,语言的含义逐步简化,即一个词划出重点且无需真正了解这个词在说什么。知识信息的生成、储存、传播、交流呈裂变式爆发,语言和思考日渐分离。
当语言的丰富性丧失,并指向同一思想时,我们需保持独立思考,回顾其最初的内涵与意义。
导师评语:
作品以思辨的角度,捍卫语言的丰富性与生命力。通过“语言污染”话题采访和“产生与传播、归纳与呈现、蔓延与形成”影像三部曲,采用平面视觉、轮播影像、声音可视化互动、气球装置和艺术展览等形式,视觉化呈现与重构语言污染,反思与批判当下语言环境的肤浅与干瘪。
语言污染
观展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