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广东非遗手信”IP,激活非遗发展动能,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名单揭晓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征集评选目前已完满结束,100件“广东非遗手信”新鲜出炉!
非遗手信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特产”“礼物”,是以丰富多彩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从中提炼的非遗元素为核心表现内容,传递地方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具有社交礼仪属性的独特文化产品。此次是广东首次系统评选推出“非遗手信”,旨在助力广东非遗的市场拓展、产品研发、业态升级,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是擦亮广东非遗名片,持续讲好广东故事的创新探索。
岭南文化的“风物宝鉴”
此次征集活动在广东非遗界引发广泛关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及省有关单位共推荐报送了362件产品,其中100件产品最终入选,充分展现了文旅融合大背景中广东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崭新面貌。
从涉及的非遗项目上看,入选产品涉及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6个类别。从产品形态上看,入选产品涉及工艺品、日用品、饮食类产品等多种类型;既有循传统路径开发的经典之作,也有创意满满的文创新品。
100件“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凝聚了浓浓的“广东味”,堪称本土风物的大观园。当中既有新会陈皮、高州龙眼、化橘红、春砂仁等运用“道地药材”制作的特色食品,也有广州榄雕、烙画葵扇、瑶族银鼓、香云纱等极富地域特点的手工艺品;有裹蒸粽、盐焗鸡、凤凰单丛、凉茶等“舌尖上的味道”,也有白沙茅龙笔、广彩这样与“大历史”勾连的“小物件”。它们映照着岭南大地的丰沛物产和壮丽山河,展现了广东人民鲜活的生活习俗和生产面貌,折射出南粤人文图景的悠远与广阔。
品质优先,注重市场导向
此次活动众多产品携手打造了“广东非遗手信”新IP,“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广东礼”。评选中对产品品质、地域特色、产品包装、市场影响多个方面都有严格的审定标准,以确保选出令消费者买得安心、送得放心的“C位”手信产品。大多数入选“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的产品来自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出自传承人之手,不少产品同时还是中华老字号、广东老字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
同时,“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也充分考虑到市场的接受度,比如:本次入选产品价格均未超过“四位数”。主办方表示,“手信”必须考虑公众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这样才能使之成为真正受市场欢迎的、普及性的产品。
专家表示,这次活动评选出的非遗手信产品不仅品质优良、价格亲民,还兼具审美性与实用性,能够有效连接非遗与生活,推动非遗走进千家万户,促进非遗的再创造和可持续发展。
传承人表示,广东非遗手信的评选推广不仅为非遗产品搭建了一个更广宽的对外展示平台,也使得市民游客藉此更深入了解广东本土文化。希望未来能借“广东非遗手信”名片实现更多市场合作,提振非遗消费活力。
打开新路径,搭建广东非遗手信品牌矩阵
本次广东非遗手信评选活动“解锁”了非遗保护发展的新路径。“旧”的非遗产品载体换上“新”形式,以“新”产品供给带动“老”手艺,将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及相关企业拓展产品形态和产业链条。
此次入选的产品中,约有15%是创新性的文创产品,如醒狮文创、千角灯3D拼图、麦秆画书签等。这些作品扩大了非遗的应用场景,将非遗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促进了非遗的多元传播。
“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入选产品也关联省内多家优秀非遗工坊、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将有效激发非遗产业发展动力,特别是进一步激活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广东以此次非遗手信评选为契机,着力构建广东非遗品牌矩阵,进而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全力推动非遗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以非遗新担当、新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旅力量。
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发布会暨展示活动将于12月2日上午在正佳广场南门广场举办,现场将采用集市形式,共设置32个展位,对入选的100件广东非遗手信进行集中展示,并遴选其中1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展体验互动。
(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名单)
来源: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
作品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c7pK-51CqP6W1KfYGs6-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