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方案】第十一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协办单位
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属
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年会与颁奖典礼承办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学术支持
《装饰》、《世界建筑》、《中国园林》
活动支持
筑巢投资集团
Contest theme
本届主题
空间的再生
以生死做比来谈论空间并非特别合适,只是一种比喻。空间的生死,实则是用与废。但空间的奇妙之处恰在于,空间始终是一种资源,其价值往往难以用简单、刻板的方式去认定或评估。彼时的庙宇,可以是今时的校舍;今日的厂房,可能是未来的园区;冷漠的屠宰场可以变身为时尚展场;如此等等,在当下已是惯常现象。空间作为一种资源,其所用的形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人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定义空间,从而激发其潜在的活力。
今年以“空间的再生”为主题,一则是因为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在经历从增量时代向存量优化时代的转型,所谓的存量优化,就是需要对空间重新定义,再生的空间既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也天然地承载着许多资源,丰富的信息资源,每个空间独特的历史都是一种不可复制的信息资源。二则,再生作为一种手段和形式,也具有自己特殊的审美范式,这是设计师需要费心体会的一个方面。
在一个越来越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设计如何应对剧烈的社会转型,空间可能以什么样的方式再生,可以以什么样的方式再生,再生的效果会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期待设计师们能够深入探讨的话题。好的空间再生案例说明了,设计师需要在新的时代语境中重新认识空间的资源特性和社会需求,其提出的设计策略,不仅仅是出于形式层面的思考,而是要有更为开阔的环境意识,基于系统性的认识,将设计对象——空间——置入新的系统中重新判断和组织新的环境关系,空间的重生并非简单地恢复到某个历史阶段的状态,而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获得新的定义,并发挥新的积极作用。
一、参加范围
中国各类开设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环境设计等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研究生等。(含港澳台地区)
二、奖项设置
第一类:专业奖项
组别奖项比例(占总数)
建筑设计金奖3左右银奖5左右铜奖10左右优秀奖若干
城市设计金奖3左右银奖5左右铜奖10左右优秀奖若干
景观设计金奖3左右银奖5左右铜奖10左右优秀奖若干
室内设计金奖3左右银奖5左右铜奖10左右优秀奖若干
金、银、铜奖比例占作品总数的5%左右,优秀奖占作品总数的10%左右。评委会根据每年投稿的数量、质量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整
第二类:指导与组织奖
奖项评定资格
优秀指导教师奖
参赛作品得到铜奖以上学生的指导教师
优秀组织奖
参赛作品超过10件的院校
三、评审标准
1、应体现对社会、文化、历史及环境的关注,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2、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和问题意识;
3、清晰地表达设计分析思路和设计思考过程;
4、设计的调研和分析,也即其设计思维和设计逻辑应该是设计的一部分要特别体现出来,倡导创新性和独特性的符合设计目标逻辑的设计成果;
5、包含符合国家相关专业规范要求的完整的设计图纸内容;
6、通过效果图、实体模型照片等方式客观真实地表达设计效果与设计意图;
7、关注结构、材料构造、及设备技术条件等工程技术可行性问题;
8、版面要求图文并茂、内容完整、表达清晰;
9、正确使用标准地图(如有),不得出现任何敏感信息(如民族歧视、宗教歧视等);
10、严禁抄袭、侵犯他人版权,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及已获奖项。
四、参评要求
参赛作品以课程作业或毕业设计为主,所有参赛作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不符合要求者视为无效作品,不进入终评程序。
1.提供参赛资料包括3部分:
***①专家评审部分:
上传要求:
[1]提供JPG文件,包括场地分析、设计推演、平立剖面图、效果图等(方案PPT汇报逻辑);
[2]JPG文件数量不超过20张;不得出现院校、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相关信息;
[3]设计说明应结合调研分析和设计流程进行,不单独列出;无设计说明、只有效果图的参评方案视为放弃参评;
[4]图片大小:2339(宽)×1654(高)像素,分辨率为200dpi(约等于A4尺寸,29.71厘米(宽)×21.01厘米(高)),每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0M。
***②展板使用部分:
上传要求:
[1]提供JPG文件,下载模版并按A0竖向幅面排版制作,精度至少为300dpi,以便满足展览需要,数量不超过3版。请在模板中的指定位置添加参赛信息【参赛类别、学校、姓名(所有作者需写完整)、指导教师(所有指导教师需写完整)、作品名称】。
***③出版使用部分
上传要求:
[1]提供主要分析图和方案设计图纸的JPG文件:一般应包括主要的分析图、平、立、剖面图和彩色效果图。文件应为原始图,无需排版,每张图纸尺寸为A4大小(297×210,横竖均可),精度为350dpi,数量不超过15张,每张图片命名(如:图1场地区位、图2平面图)。
[2]提供相关说明文字word:
1、参赛信息:作品名称、参赛类别、姓名、学校、指导教师;
2、方案设计的整体说明(不超过300字);
3、对所有提交的出版图片文件的图注(图片命名+说明,如:图1场地区位、图2平面图)。
五、参赛程序
1.参赛单位和个人请登陆“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官方网站www.xuenianjiang.com,通过在线平台提交作品,提交时间2025年4月4日——2025年8月10日。
2.各类参赛作品经组委会秘书处分类初筛后,将进行三次评审,分别是初审、复审、终审,时间8月—10月,预计11月颁奖。
3.参赛作品展板、报名表格作者栏需填完所有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填写一人即可,后期不允许修改。均通过在线平台完成提交。线下邮寄均不给予评审。
六、补充说明
1.所有参赛者文件必须齐全,否则无参评资格,作品均请按照要求署名和提供作者详细联系方式;
2.活动组委会有权刊登及出版、展览本次活动作品,以作宣传之用;
3.凡参加本活动的设计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人身权利内容,涉及到相关法律问题,一切后果由作者自负;
4.一件作品只能参与一个类别的评选,不接受同个作品多个类别投稿;
5.每件参评作品的作者不得多于6人,每件作品的指导教师不得多于3人;
6.作品说明可以同时使用不同国家文字,但必须要包含中文;
7.作品提交前请详细检查专家评审部分的电子文档已经清除作者、导师、院系等相关信息。在评审中如发现有相关信息的作品视为自动弃权。参评电子文档严格按照参评要求提供,不符合规格者也视为自动弃权。
8.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活动组委会所有。
七、参赛咨询群(4月12日前有效,任选一个进群即可)
群容量有限,可派代表入群,请勿重复加群
该二维码4月12日前有效,如过期,可添加组委会老师微信进群
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文老师、李老师
电子邮件:xuenianjiang_msc@163.com
网址:www.xuenianjiang.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
https://mp.weixin.qq.com/s/D4Ku-Hb_M8Dn_q9fhxTuv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