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宽门」|“宽创艺术季”社区公共艺术征集正式启动
少城,始建于秦代,历史长河中经历几兴几毁,清康熙年间(1718年)重建为兵营,曾是成都城中,专供满蒙旗人生活的“城中之城”,它城墙高耸,五门并立,街巷遵循五行布局,民国年间逐渐演变为达官贵人云集的高尚住宅区。
随着时代变迁,城墙虽已拆除,但其独特的街巷肌理依然延续,演变为今日的宽窄巷子历史街区。作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宽窄巷子融合了北方四合院与川西民居的建筑特色,形成穿斗式结构的独特风貌。而今,这一片区正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迎来新一轮的融合与焕新。
伴随社区发展,老旧街区的公共设施常面临设计单一、与历史环境脱节的问题。“宽门城事设计联盟”发起本次征集活动,旨在将少城深厚的文化脉络,延伸至居民日常生活的“最后100米”。
一
活动背景
从“宽门”到“宽创”,一场由社区自驱的文化实验
位于少城街道核心区域的宽巷子社区,以“宽门城事设计联盟”为平台,持续探索一条由居民、设计师、商户共同参与的社区营造路径。联盟秉持“设计赋能民生”的理念,将清代胡同肌理与当代生活需求有机融合,已成功打造多个标杆项目。
2025年11月,“宽门城事联盟”启动“宽创艺术季”社区公共艺术征集,聚焦社区网格中的功能节点——包括街区IP形象、特色文创产品、导视系统、公告栏、快递架等——通过微更新实现文化传承、生活便利与国际视野的三重链接。这些节点不仅是功能载体,更是居民归家所见的第一道风景、邻里交往的温馨角落,也是文化记忆的生动现场。
二
设计命题
社区网格中的“三重叙事”
设计主题:“宽创艺术季”社区公共艺术征集
1、历史叙事:文脉的当代转译
少城保留着清代“鱼骨状”街巷格局,设计可从青瓦坡顶、雕花窗棂等川西民居元素中汲取灵感,将标识符号、文创产品、微景观转化为承载记忆的“微缩博物馆”。
2、生活叙事:需求与场景的融合
宽巷子社区兼具国际化、产业型与历史文化街区三重属性,设计需兼顾居民日常生活与产业人群需求。例如,特色历史街区IP或logo形象、院落快递架提档升级、结合商居网格展示的景观导视与公告栏,共同打造“宽门传声筒”这一特有品牌符号,促进资源循环与社区互动。
3、未来叙事:在地的国际化表达
作为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域,设计应体现开放与包容,融入熊猫、芙蓉等本土IP,并考虑多语言导视,为未来国际文化交流提供可复制的“宽门方案”。
三
参赛要求
老街区,需要大创意
设计范围
1、微景观类:聚焦街区导视、公告栏、快递架等功能节点,辐射周边5米范围,整合收纳、休息、展示与交互功能。
2、平面类:基于“宽门”文脉与“宽创”理念,为历史街区设计Logo形象,表现形式不限,注重传统元素的国际化解构。
3、产品类:深入挖掘成都在地文化,提炼历史符号、民俗传统、特色方言等核心元素。通过当代设计语言进行创意转译,创新设计出兼具美观与实用性的文旅文创产品,形态可包括生活器皿、装饰摆件等,需适用于多元场景并具备良好落地性。
提交内容
1、设计图纸(含平面图与效果图)
2、500字以内设计说明,需清晰表达“历史-生活-未来”三重叙事逻辑
评选标准
文化性(30%):深度融入少城历史元素
实用性(40%):切实回应居民使用需求
创新性(20%):体现新技术或可持续理念
可复制性(10%):具备社区推广潜力
四
征集评选设置与落地支持
卓越设计(3名):证书+社区文创礼包
优胜设计(15名):证书+社区文创礼包
方案将由社区联合设计联盟、物业与居民代表共同推进落地,确保设计从图纸走入生活。
五
参赛方式
截止时间:2025年11月20日
投稿邮箱:13565704@qq.com(邮件主题注明:姓名+单位+作品名+电话)
线下递交:成都市青羊区支矶石街16号宽巷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楼
咨询电话:
从“功能”到“共鸣”,重建社区认同
文化传承不在于复刻历史
而在于激发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在宽巷子
一个景观小品可以成为
历史的切片、生活的舞台
也是面向未来的接口
我们期待以设计打破功用的局限
让居民在每一次驻足中
自然感受文化的温度
让每个节点成为
连缀千年文脉与当代生活的社区门户
主办单位: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宽巷子社区
承办单位:成都素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四川工商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来源:大赛组委会
https://mp.weixin.qq.com/s/MO7j2qhzCXowZSuBkL1r1g
苏公网安备3202140200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