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文学院“文创新生·智汇未来”文化创新成果转化大赛通知
为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指示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学院学生创新实践与成果落地能力,特举办本次大赛。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01
大赛主题
文创新生·智汇未来
02
参赛规则
(一)参赛资格:凡我院具有正式学籍的在读本科生、研究生。
(二)报名要求:每支团队(1-8人),允许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自由组队。参赛作品内容应紧扣赛题要求,必须为原创的新作品,不得用已公开发表或在其他赛事获奖的作品参赛。
(三)指导教师说明:每支队伍最多2位指导教师,按照申报顺序排序。
(四)作品提交:将相关材料提交至邮箱zzuwxyxsb@163.com。
03
赛道设置(说明均为示例,可不限于此)
赛道1:原创剧本创作
赛道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本赛道旨在引导学生开发以中国神话(如《山海经》《淮南子》)经典民间故事(如《梁祝》《白蛇传》)或地方非遗传说(如妈祖信仰、敦煌壁画故事)等为主题进行改编的剧本,力图以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形式,鼓励学生自觉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青年一代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活力和责任。
作品形式:本赛道核心主题方向为传统文化IP的现代改编,参赛团队既可基于中国神话、经典民间故事,也可结合地方非遗传说等进行创造性、创新性改编。赛道鼓励学生结合专业背景和兴趣方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故事完整、逻辑严谨、线索对应、推理合理的剧本。剧本类型不限,可以是话剧剧本(如《雷雨》《茶馆》等),内容题材可涉及喜剧、悲剧、爱情、历史、科幻、悬疑等;也可以是剧本杀剧本,包括情感本、欢乐本、机制阵营本、还原本、恐怖本等。剧本角色要求设置在6至8人,有鲜活立体的角色设定;篇幅要求在5000至20000字之内,幕数不少于3幕。剧本应严格围绕剧情设定、人物设定、剧本道具、观众(玩家)体验等方面展开。
赛道2:文创产品设计与量产
赛道内容:挖掘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文化内涵。本赛道旨在激励文院学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结合专业优势,创作独具人文风采的文创产品,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促进学院文创产品开发,彰显文院精神,传承中原文脉。
作品形式:本赛道主题围绕优秀文化和现代审美展开,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兼具文化内蕴与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应合理考虑制作成本、工艺可实现性,以能够实际生产、应用为目标。参赛团队需提供设计草图、产品效果图(需注明产品尺寸、材质、色彩等信息)、展示海报(要求图文并茂介绍产品的设计理念、创作过程、创新之处等)。有条件者可提交实物样品。
赛道3:文化主题桌游开发
赛道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与智慧宝库。本赛道聚焦于文化主题桌游的开发与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度挖掘中国历史典故(如三国故事、唐宋风韵)、传统艺术精粹(如书法、戏曲、瓷器纹样)、岁时节令习俗(如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或地方特色文化(如古都风貌、少数民族风情、传统手工艺)等丰富素材,将其核心元素、精神内涵与游戏机制巧妙融合,开发兼具文化内涵与娱乐性的主题桌游。赛道鼓励学生以桌游为载体,通过富有创意和策略性的玩法设计,引导探索文化传承新路径,以趣味化、互动化的方式,展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热爱与创新转化能力,彰显新时代青年在文化传播中的创新能力与使命担当。
作品形式:本赛道聚焦传统文化与桌游的跨界融合,参赛团队可选取传统节日习俗、历史风云故事、非遗技艺流程等内容,进行创意化设计与游戏规则构建。赛道支持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打造规则清晰、玩法新颖、互动性强的桌游作品。桌游类型涵盖策略类、角色扮演类、解谜合作类等。作品需提交PDF版本的设计方案,包含完整的游戏规则说明、核心玩法流程、文化元素解析、游戏卡牌设计、游戏道具/配件设计等,游戏应能支持2至8人同时参与,单局游戏时长控制在30至90分钟,确保游戏兼具策略深度与体验流畅性。有条件者可提交实物样品。
赛道4:数字文化创新—AI+文化应用
赛道内容: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亟需创新表达载体。本赛道旨在引导学生将人工智能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生成、机器学习)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围绕古籍文献智能解读、非遗技艺虚拟传承、历史场景数字复原等方向,开发兼具文化价值与科技含量的智能化应用项目。通过探索AI赋能传统文化的多元路径,推动青年学子用前沿技术激活文化基因,展现新时代青年在数字文化创新领域的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
作品形式:本赛道聚焦AI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参赛团队可基于多种形式进行创作。赛道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开发具有实用价值与创新性的数字文化产品。作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AI驱动的文化教育小程序、虚拟文化体验APP、智能文化创作工具等。项目需包含完整的技术实现方案、文化应用场景说明、用户交互设计,提交功能演示视频及文化价值分析文档。作品应具备稳定的运行性能,支持多平台适配(如网页端、移动端),确保用户能够便捷、流畅地体验AI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带来的独特魅力。
赛道5:文化传播解决方案
赛道内容: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文国际影响力意义深远。本赛道旨在引导学生针对国际中文教育课堂、海外文化推广等场景,以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技艺、经典文学等为素材,设计兼具语言教学功能与文化传播价值的跨文化传播产品。通过将文化元素与互动体验深度融合,以双语或多语形式打破语言壁垒,助力国际受众更好地理解与感受中国文化魅力,展现青年学子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进程中的创新思维与使命担当。
作品形式:本赛道聚焦国际中文教育与文化出海需求,参赛团队可围绕双语/多语剧本杀、文化主题互动教材、跨文化体验游戏等产品形式进行创作。赛道鼓励学生结合语言学、跨文化交际、数字媒体等专业知识,打造符合目标受众认知特点、适配不同使用场景的跨文化传播作品。产品需确保语言表达准确规范、文化阐释生动易懂。若为剧本杀类产品,需满足6至8人参与,角色设定鲜明,篇幅在5000至20000字,幕数不少于3幕,提供双语剧情手册、配套文化知识解析;若为互动教材或游戏类产品,需提交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产品演示视频、跨文化适应性分析报告等。作品应注重文化内容的准确性、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和产品设计的趣味性。有条件者可提交实物样品。
赛道6:开放赛道
赛道内容:不限于剧本创作、交互游戏和特色文创产品等具体形式,凡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立足实践,体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新成果作品都可报名参赛。
04
作品要求
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严禁剽窃、抄袭他人作品。若发现作品存在侵权行为,将立即取消参赛资格。
如已有完整作品提交作品,没有作品提交计划书即可。作品要求见赛道设置,计划书内容参考如下:
1.目标成果描述:用文字/草图定义最终形态,允许概念化表达;
2.实施路径:分阶段任务图(研发→测试→推广);
3.资源需求:列出成果产出所需的资源(如AI算力、厂商对接);
4.风险评估:技术/市场/政策三类风险及应对策略;
5.可行性验证:如用户调研问卷结果、供应链报价单。
05
赛程及安排
1
大赛报名
报名时间从即日起至2025年9月6日12:00,请有意向参赛的团队填报《郑州大学文学院“文创新生·智汇未来”文化创新成果转化大赛报名表》(附件1),将报名表和电子版作品(计划书)或成果转化支撑材料(创新成果转化PPT、视频和成果实物图片)发送至邮箱文学院邮箱zzuwxyxsb@163.com(邮件名称命名格式:“赛道编号-团队名称-项目名称”)。
2
作品评审
时间拟定在开学后,具体时间地点等事宜待后续发布。
3
奖项设置
本届竞赛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具体获奖名额视报名情况而定。
06
其他事项
请报名参赛同学加入大赛QQ群号:699723206。
附件1:郑州大学文学院“文创新生·智汇未来”文化创新成果转化大赛团队报名表.docx
https://mp.weixin.qq.com/s/ARZPOFQprF7XeJZ0aNpzm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