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一届自抗扰控制设计大赛的通知
为推动控制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融合,促进自抗扰控制等先进控制技术深度赋能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动力、电力能源等国家战略领域,定于2025年组织开展“第一届自抗扰控制设计大赛”。为确保赛事活动有序推进、顺利圆满,制定本方案。
一
目的意义
自抗扰控制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韩京清研究员提出的一种基于现代控制理论以提高传统PID控制性能的一种控制技术,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已发展成一种实用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成为控制研究的热点。
自抗扰控制专题研讨会为自抗扰控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的指导下,自抗扰控制专题研讨会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已成为自抗扰控制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盛会。为了进一步吸引控制方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拟组织开展“第一届自抗扰控制设计大赛”,选取工业控制中具有典型动态的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对现有各种控制理论与方法进行比较,使参赛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
二
大赛主题
自抗扰控制设计:旋转柔性杆控制设计问题
三
赛事赛制
1、赛事项目。大赛以典型旋转柔性杆设备(Quanser SRV02-Rotary Flexible Link)为实验装置,不限控制设计方案,不局限于现有的自抗扰控制及其它控制算法。
2、比赛赛制。大赛由初赛、决赛两个部分组成。初赛阶段,参赛队伍提交设计方案说明幻灯片以及控制器程序文件,组委会取排名前8的参赛队伍晋级决赛。决赛阶段,决赛队伍在实验设备上进行现场实验并说明设计思路和方案,专家根据控制系统性能等进行现场打分,按照成绩排名,分别产生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优胜奖。
3、比赛形式。比赛采取仿真加实验验证的形式。初赛阶段,发布旋转柔性杆模型,参赛队伍在设计完成后,可通过授权的账号进行数字孪生平台仿真实验,并向组委会提交设计说明幻灯片以及控制器程序文件,根据设计思路和数字孪生平台仿真实验效果确定晋级决赛的名额。决赛阶段,决赛赛题与初赛赛题相同,由参赛队伍在现场进行实物实验,并说明设计方案,根据成绩排名确定决赛名次和奖项。
四
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架构及职责(拟)
主办单位: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自抗扰控制专业委员会
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学院
(二)组委会及下设机构
组委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以及参与活动组织实施的单位人员共同组成。主要负责:组织领导赛事开展,研究确定活动总体筹划、平台部署运用、比赛组织实施、奖项评定发放、媒体宣传报道等重大事项,审定大赛方案计划,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支持组、综合保障组两个工作组,并邀请业内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
办公室职责:承办组委会会议和日常事务,组织赛事报名,进行媒体宣传,负责对外联络和对内协调,确保大赛有序推进。在组委会领导下,负责设计提出大赛组织实施总体方案和决赛实施方案计划;制定赛程赛制、晋级条件与裁判规则,组织复核比赛争议、裁决比赛结果;依据方案计划,协调推进比赛进度。
技术支持组职责:负责大赛比赛平台和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培训、运维、数据回收;负责选手报名、信息统计和比赛数据统计分析;协助裁判组复核比赛争议;提出比赛培训和会场、赛场技术保障需求,完成相关场所设施设备布置架设,保证正常运行;完成组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综合保障组职责:负责新闻发布、会议、培训、决赛、颁奖等环节的场地、设施、设备、环境氛围等会务保障、现场保障和音视频素材收集整理;完成组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专家委员会职责:基于行业标准等提出自抗扰控制设计大赛的要求,指导技术支持组形成综合客观的性能评价标准,并对比赛平台和要求进行评估评测,为大赛组委会提供其他咨询服务等。
五
实施步骤
按照筹划准备、报名、初赛及决赛四个阶段进行。赛程具体安排可能会根据活动主办方要求进行动态调整,请以官方公告为准。
(一)筹划准备(7月1日-8月3日)
一是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有关专家共同筹划对接,明确组织机构、职责区分、平台使用方式,赛事赛程总体安排,以及经费保障有关问题。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媒体宣传。
二是根据相关大赛、邀请赛经验,进一步改进完善比赛平台,设计性能评价指标,开发报名系统,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试用和评估。
(二)报名(8月4日-8月10日)
拟于8月4日发布参赛通知,公布比赛总体方案,开通报名渠道。报名截止时间为8月10日。参赛选手通过二维码进行参赛报名,提交个人信息,完成报名注册。
(三)初赛(8月7日-8月15日)
一是参赛选手针对比赛题目(见附件2),自主独立完成给出控制设计方案,并完成数字孪生实验平台的数值仿真(平台使用说明等发送给报名注册的电子邮箱)。
二是参赛选手于8月15日之前通过报名注册所用电子邮箱,将参赛作品提交至adrc_competition 163.com,包括:
1、频域指标与控制效果表格(格式见附件1);
2、设计方案说明幻灯片(格式自定,应体现打分表涉及的各项指标);
3、控制器程序文件(需支持数字孪生实验平台运行)。
(四)决赛(8月23日)
一是组委会根据评比规则进行初赛成绩排名,8月17日之前公布晋级决赛的8支队伍。
二是拟于8月23日组织决赛,晋级队伍现场陈述设计方案,并在实验设备上测试控制算法。组委会根据评比规则进行打分排名,角逐奖项。
六
参赛报名
(一)报名条件。本届大赛参赛选手限于国内外研究生和本科生。每支参赛队伍人数不超过3人,须来自同一法人单位,注册审核通过后方可成功报名。
(二)报名方式。参赛选手可通过竞赛通知所附二维码扫码报名。
(三)资格审核。报名结束后,大赛组委会将组织组委会对参赛人员资格进行审核。严禁参赛人员以假冒、伪造身份参赛,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比赛资格。
参赛报名二维码
报名联系人:郭京承,
邮箱:adrc_competition 163.com
仿真平台技术联系人:毕桂玲,
邮箱:Kitty.Bi quanser.com
七
裁判规则
(一)裁判人员
1.初赛和决赛的裁判队伍由大赛组委会负责组建。
2.比赛过程中,各级裁判必须严格依据“第一届自抗扰控制设计大赛”裁判规则对团队和个人参赛进行裁判,对违规团队进行鉴别并告知违规原因,同时形成裁判组书面鉴别意见,提交各级赛事组委会,备案备查。
3.比赛过程中,如果选手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提出书面申诉意见给本级组委会,本级组委会可以请求大赛导演裁判组作出最后裁定。
(二)评分规则与标准
见附件。
(三)判罚规则
为有效维护比赛秩序,各级裁判员可视比赛情况对违规的参赛选手进行判罚裁决。主要判罚项目包括:
1.取消成绩:选手提供的参赛信息失实,或未经批准对团队成员进行调整,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比赛资格及所取得的成绩。
2.放弃比赛:在比赛过程中,选手因失联等个人因素,或申诉延迟比赛未得到裁判员同意等组织因素,不能按照比赛计划完成比赛时,按放弃比赛论。
3.取消比赛:选手出现不服从裁判管理,不尊重对手,恶意以侮辱性或威胁性言论攻击裁判员及选手,反复提出争议裁决申诉且多次裁定为“申诉无效”,视为违反竞赛规则行为,在警告无效的前提下,当值裁判员可取消其后续比赛资格。上述判罚结果由当值裁判员向违规选手宣布,视情由裁判组或由组委会通报其所在单位。
八
奖项设置
决赛奖励评定,在大赛组委会指导下,由专家委员会牵头组织开展。
1.奖励标准
拟设置比赛的特、一、二等奖和优胜奖,其中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优胜奖若干名。
2.表彰及其它支持
赛事主办方对获奖单位团队颁发获奖证书。
九
宣传报道
“自抗扰控制设计大赛”活动主要依托主办单位、联合主办单位、承办及协办单位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对外宣传。宣传报道内容主要是大赛重要会议活动、重要活动、决赛等,适当安排对控制领域专家、知名学者、承办单位进行专访宣传。大赛决赛现场可视情联系电视台、电台、网络视频平台进行直播或编播。
附件请至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查看下载
会员申请请在公众号内回复“个人会员”或“单位会员
欢迎关注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媒体矩阵
https://mp.weixin.qq.com/s/XKp1VLeqr_gRxZ2Th171K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