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冼太文化国际创意大赛启幕,欢迎报名参赛!欢迎赞助合作
冼太人物介绍
冼太即冼夫人敬称,名冼英(约公元513-602年),广东高凉(今茂名)人。她出身俚人首领世家,自幼贤明多谋略,早年与高凉太守冯宝联姻,23岁被推为俚族首领,管辖地域广阔。
冼夫人是南北朝至隋朝初年的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冼夫人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助梁平定叛乱;陈时亲自率军平叛,获封中郎将等;隋建立后,她又率族人归附。冼夫人凭借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深受百姓爱戴,被尊为“岭南圣母”,其事迹千古流传,影响深远。
冼夫人积极推动民族融合,大力推广汉族先进生产技术与文化,毕生始终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一、大赛主题
传承冼太文化精髓助力世界和平发展
二、大赛宗旨
以“传承冼太文化精髓,助力世界和平发展”为核心,立足冼太文化遗产,弘扬“家国大义、民族团结、务实担当”精神内核,挖掘“唯用一好心”传统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鸣。
鼓励多元艺术创新,融合岭南、海南黎苗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文化元素,构建具地域特色、时代精神与国际传播力的视觉符号。
推动文化传承、产业升级与全民共创,为当代女性主题注入历史人文活力,以文化为纽带促进国际文明互鉴,凝聚和平发展共识。
三、组织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学术指导
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全国文创设计产业联盟、欧洲联盟文化总署陶瓷专业委员会、欧盟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澳大利亚华人总工会
联合主办单位
中国澳门战略学会、海南省艺术家促进会、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
特别支持:
海南国际艺术交流公益基金
执行单位:
海南省艺术家促进会、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
学术支持
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中国(香港)美术研究院、香港文创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陶瓷书画院、新青年设计师联盟、辽宁省装饰协会、吉林省艺术设计协会、深圳市商业美术设计促进会、广州市创意产业协会、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华商报、博鳌发布
协办单位
西安奇一幻美育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杨柳青古镇董家大院、世界冼太(海南)交流研学基地、中视新影影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海南世界冼太文化联谊大会组委会、广州市观其心文化有限公司、致心礼书院、原岛文化(海南)有限公司、海南湘宁实业有限公司
四、参赛对象
面向全国专业创作者、高校师生、社会文化爱好者及创新创业团队,不限年龄、国籍,鼓励跨领域合作。包括国际文化艺术研究人员、华侨、留学生。
五、大赛分组设置
1.专业创作者组:从事文化艺术创作、设计、研究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或机构。
2.高校学生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含应届毕业生),可组队参赛(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需注明院校、专业及分工),需提交学生证扫描件。
3.社会爱好者组:非专业背景的文化爱好者、手工艺从业者等。
六、赛道分类
冼太文化艺术设计专题
(一)冼太文化标志设计赛道
文化基因:以冼太形象为核心发挥创作。
视觉规范:适配公益传播(最小识别尺寸≥5cm)、数字媒体(支持动态效果)。
创新方向:可设计动态形态(如公益/商业场景切换)。
文件提交要求:矢量源文件+标准组合(横/竖/中英文),文创产品应用效果图3张,设计说明300字。
(二)冼太文化主题吉祥物设计专项赛道
文化基因:必含俚族服饰特征、冼太兵器、“好心”文字符号,至少含一种地域元素。
形象规范:主形象体现冼太身份转化,标志性动作结合海南军坡节仪式。
叙事构建:200字背景故事(融合历史与传说);1张关键场景插画(如骑楼街颁布法令)。
文件提交要求:三视图(AI/EPS)、6种表情包;A3展板(含设定、色彩规范),设计说明300字,3类衍生品设计图。
(三)冼太文化主题海报设计专项赛道
文化主题:围绕冼太人形象及历史故事展开创作。
叙事主题参考:平乱安民/教化融合/家国传承,需贴合对应历史记载。
文件提交要求:静态海报(A1竖幅印刷版+1080×1920px数字版),设计说明300字,绘草稿。
(四)冼太文化主题动漫与IP形象设计赛道
文化主题:围绕冼太人形象及历史故事展开创作。
形象规范:主形象含3个以上岭南元素,需标准三视图,2-3个辅助角色形成IP家族,6种表情包+标志性动作。
加分项:200字背景故事,关键场景插画。
动态展示:512×512px GIF/Lottie表情包,10-15秒MP4微动画。
文件提交要求:A3展板(CMYK)+矢量源文件,设计说明300字。
(五)冼太文化主题文创产品设计赛道
文化主题:冼太人故事相关联文创产品。
产品规范:核心产品含3个以上岭南元素,2-3件衍生产品,标注材质与工艺。
加分项:100字产品故事卡,应用场景图。
文件提交要求:A3横版设计图(含三视图、色彩规范)+矢量/高清分层文件,300字设计说明。
冼太历史文化图像再现专题
(六)冼太主题传统绘画赛道
主题核心:围绕冼太关键事件或精神特质,含3个以上关联元素(如古战场、百越服饰)。
绘画规范:尺寸≤180cm×97cm(含装裱)。
加分项:150字创作札记(关联史实),技法解析。
电子提交要求:高清JPG作品(含细节图,≥50MB),300字创作说明。
实物提交:入围后提交装裱原作(作品背后粘附信息标签)。
(七)冼太主题AI及数码绘画赛道
主题核心:围绕冼太事迹或精神,含3个以上岭南元素(如百越图腾、镬耳墙)。
创作规范:AI辅助(需说明工具及人工占比)或纯数码绘画,A3尺寸(300dpi,RGB),附3-5张创作过程截图。
加分项:150字技术说明,衍生场景图(如现代岭南联动)。
AI特别要求:提交原始prompt、未调整初稿及人工修改说明。
文件提交要求:高清成品图(含细节,≥30MB),300字创作表述说明。
(八)冼太文化主题吉祥图案设计赛道
主题核心:围绕冼太文化标志性元素或精神,含3个以上岭南吉祥符号(如木棉、云纹),体现“吉祥+历史”双重属性。
图案规范:形式不限(单独/连续纹样),兼顾传统与现代审美;A3尺寸(CMYK),提交矢量文件及应用示意图,标注元素寓意。
文件提交要求:全套图案(含单元图、组合效果图、色彩规范),300字设计说明。
(九)冼太主题短视频创作赛道
主题核心:围绕冼太事件、精神符号或当代传承,含2个以上岭南视觉元素(如镬耳墙、粤语旁白)。
创作规范:形式不限(剧情/动画/混剪等),可以AI创作,时长30秒-3分钟,开篇抓眼球;画面清晰,声音无杂音。
文件提交要求:MP4格式(1080P,≤500MB,无水印),3张关键帧截图+300字内文案(含标签),版权说明(作品须为原创,使用非原创素材需提供合法授权证明,涉及历史事件演绎的需注明‘艺术创作’,避免与史实混淆)。
冼太文化主题文学创作专题
(十)冼太文化主题诗歌赛道
主题核心:围绕冼太人生场景或精神特质。
创作规范:体裁不限,古体诗≤50句,现代诗≤30行。
加分项:100字创作注解(典故来源),朗诵音频或手写稿。
文件提交要求:Word文本(注明体裁、标题),300字创作说明。
(十一)冼太文化主题散文赛道
主题核心:围绕冼太生平、遗迹或精神影响。
创作规范:体裁不限(记叙/抒情/随笔),800-1500字,语言凝练,避免史料堆砌。
文件提交要求:Word文本(可附1-2张图片),300字创作说明。
(十二)冼太文化主题微小说赛道
主题核心:围绕冼太关键场景或侧面故事。
创作规范:叙事性微小说(视角不限),1000-2000字,情节集中,语言贴合历史语境。
加分项:100字历史注脚(关联史实),环境描写强化地域氛围。
文件提交要求:Word文本(附核心主题句),300字创作说明。
冼太历史证据与相关文化素材专题
(十三)冼太文化主题图片素材收集赛道
素材范围:历史遗迹/文物实物/民间艺术/现代创作,需标注相关信息(地点、年代等)。
素材规范:分辨率≥300dpi(JPG/PNG,≥5MB),附100字说明(名称、信息、来源)。
加分项:提供稀缺独家影像,按逻辑分类整理。
文件提交要求:素材包(图片+文字说明),版权承诺书。
(十四)冼太文化主题实物与影像资料收集赛道
本赛道将作为筹建世界冼太文化(海南)交流研学基地的重要实物与影像资料收集渠道,计划链接海南400多家冼太庙,及国内外冼太庙与冼太文化研究机构……
实物征集要求
(1)实物范围
历史关联类、民间工艺类、现代衍生类、民俗相关类,等。
(2)实物规范
信息完整性:每件实物需附100字左右说明书,内容涵盖实物名称、材质、尺寸(精确到厘米)、创作/制作背景(创作缘由、制作人故事等)、与冼太的关联点(如“此木雕以冼太平定叛乱场景为蓝本,采用传统榫卯工艺制作”)。
提交要求:鼓励提交同类物品组成的系列作品,如不同地区风格的冼太神像木雕,以展现文化的多元性与传承脉络。
(3)价值延伸(加分项)
稀缺性实物:提供具有地域特色或工艺独特的藏品,如偏远村落中鲜为人知的冼太主题银饰,或承载冼太特有的信仰工艺品等。
传承故事:若实物附带制作人或传承人访谈记录(100字以内),将予以加分。访谈记录需体现文化传承脉络,如制作人如何从长辈处习得技艺、传承过程中的困难与坚持等,以丰富实物的文化内涵。
影像资料要求
(1)内容范围
历史影像资料、民俗活动影像、冼太民俗影像创作过程影像等。
(2)提交要求
照片:需为高清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文件格式为JPG。
视频:视频格式为MP4,画质清晰,声音清楚,时长根据内容合理控制。
本赛道大赛规则与收藏、版权说明,请见附件5。
本赛道由世界冼太文化联谊大会组委会统一颁发收藏荣誉证书,并设有唯一编号。该证书将录入大会系统,作为持有人免费参与世界冼太文化(海南)交流研学基地的凭证。
大赛结束后,持证人还可凭此证书优先参与未来在中国(如北京、天津等)及其他国家(如新加坡等)逐步建立的交流研学基地活动。
本赛道捐赠实物、图片资料与参赛邮寄地址: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人民街道沿江五西路龙腾别墅8栋楚云轩艺术馆三楼
联系人:海南省艺术家促进会顾简会长
电话
特别说明
禁止提交非法获取或受保护的文物原件。
易碎、贵重物品需自行做好专业包装防护,确保运输安全,运输过程中损坏、丢失风险由提交者自行承担。
邮寄时,请在包裹外附标签注明“赛道+作者+联系方式”;
电子影像作品投稿与大赛同一邮箱。
七、大赛通用说明
大赛时间节点计划
1.报名与提交作品:2025年9月16日-10月16日;
2.作品评审:2025年10月下旬(线上评审);
3.获奖公示:2025年10月下旬;
4.颁奖仪式与论坛:2025年10月底;
5.成果展销启动:2025年10月底(天津杨柳青古镇董家大院等全国联合景点代售点同步上线);
6.成果展销:2026年4月(2026年消博会)。
所有赛道作品创作核心要求
以“传承冼太文化精髓,助力世界和平发展”为核心,立足冼太文化遗产,弘扬“家国大义、民族团结、务实担当”精神内核,挖掘“唯用一好心”传统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鸣。
奖项设置
(一)一等奖(冼耀之星奖)2名,奖金5000元+奖杯+证书;
(二)二等奖(海韵匠心奖)6名,奖金2000元+奖杯+证书;
(三)三等奖(灵犀创意奖)10名,奖金1000元+奖杯+证书;
(四)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
(五)最佳人气奖颁发获奖证书;
(六)佳作奖若干颁发获奖证书;
(七)最佳收藏成果奖(仅针对十四赛道)颁发获奖证书及精美奖品;
(八)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发获奖证书;
(九)最佳组织奖(学校参赛作品50件以上)颁发获奖证书;
注:以上奖项数量为每个赛道计划最高数目,实际获奖数量根据大赛投稿数量由大赛评审委员会专家确定。最佳人气奖必须由参赛者提供自己制造人气的证据截图,并由组委会核对,但不参与决赛成绩加权。
争议与公示
1.评审专家由国内外著名专家领衔,及文化学者、文创设计师、文旅企业家、高校导师、非遗传承人团队组成;
2.各赛道独立评审,比例按最终有效参赛作品数计算,四舍五入取整;
3.获奖名单公示5个工作日,接受实名质询(需附证据);
4.抄袭/代笔作品经核实后取消资格,名额递补;
5.奖金发放前需签署原创承诺书;
6.同一作品/作者最多获1个等级奖(可兼得单项奖);
7.评委不得评审本人所在单位/直系学生作品;
8.异议处理:公示期内收到的异议,由组委会在3个工作日内组织复核并反馈结果;
9.未达评奖质量标准的奖项可空缺。
本次大赛报名、初审不收取任何费用,入围获奖作品:人民币80元/件(评审费、证书制作费、展览制作费等用途);
大赛统一投稿邮箱:383710678 qq.com
提交作品时请将全部投稿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修改文件夹名为“赛道+作者+联系手机”,如“第10赛道王小明13888888868”。
大赛作品邮寄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高校区海南经贸学院K4-503室冼太文化国际创意大赛王麒霁老师收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571127
责任声明
1、责任说明:作品及实物在邮寄过程中若发生损坏、丢失等情况,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请妥善包装并选择保价快递;
2、作品处理:所有提交的作品及实物均不退还,海南省艺术家促进会和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统一收藏,为作者颁发《收藏证书》;
3、请在作品背面贴上作品展览标签(附件1),作品展览标签按附件中格式打印,以便快速登记处理;
4、拒收到付快递;
5、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启事全部规则,大赛组委会拥有对本启事及大赛相关事宜的最终解释权。
八、大赛评审
评审标准
原创性: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不得抄袭、剽窃,若涉及版权纠纷,由作者承担全部责任;
合规性:内容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含有低俗、暴力、违背公序良俗的元素;
文化契合度:需体现冼太精神的核心内涵。
专家评委团:(以年庚为序)
柳冠中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中国光华龙腾奖委员会荣誉主席,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社科院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张震甫
教授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博士生导师,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全国文创设计产业联盟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荣获中国设计事业(光华龙腾)贡献奖银质奖章、中国设计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国设计70人”提名奖等。
陈汗青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汗青艺术馆馆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
范毓周
教授,旅美国际跨界艺术家,涌现主义艺术创立人,范仲淹第29代孙。欧盟中国国际艺术中心中国委员会文化事务执行主席,学贯中西,书画受启功等大师指导,作品被联合国、欧盟收藏,获多项国际艺术大奖,推动东西方艺术交流。
许平
中国陶瓷书画院院长、景德镇官窑瓷画院执行院长、欧盟文化总署副署长、欧盟文化总署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欧盟文化总署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任、联合国文化总署文化大使、文化部国粹艺术基金艺术顾问,是当代杰出的陶瓷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世界陶瓷艺术大师,并荣获全国德艺双馨终生成就奖和欧洲联盟文化总署艺术终身成就奖。
张夫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学督导、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兴贵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装饰协会会长,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副主席,全国文创设计产业联盟副主席。
李中扬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视觉设计教育研究所所长,国际设计理事会ICO-D成员,美国平面设计协会AIGA会员,韩国设计学会KSDS理事。
高驰
鲁迅美术学院荣休教授,字号设计国家级教科书主编,中华老字号国潮数字产业园专家顾问,全国文创设计产业联盟副主席,日本新潟国际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博导教授。
樊鸿宾
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香港)美术研究院院长,樊鸿宾美术馆学术主持,香港艺术家协会艺委会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
于燕飞
早年在部队从事综合管理工作,担任工作站站长,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兼生态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中国澳门战略学会理事长,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生物多样性文化艺术课题组组长,世界自然艺术家联盟中国秘书处秘书长,海南省金融发展促进会监事长,北京金灏阳光国际生态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董事长。
刘克力
吉林省艺术设计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副主席,全国文创设计产业联盟常务副主席。
陈宇龙
中国铁路文化与博物馆委员会副秘书长(专家组成员),哈尔滨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省级杂志主编,现为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全国创意产业联盟副主席,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理事。
叶友焕
欧盟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主任,长期深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领域,在推动中欧文化合作、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致力于通过多元平台促进文化艺术的交融与创新发展。
陈建军
陈建军,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大学二级教授,艺术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学位授权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委员会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艺术学)评审专家,世界包装组织(WTO)“世界之星”设计奖中国推荐委委员。2008年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设计与规划处经理。
张雁枫
法国国际艺术家与设计师协会中国执行主席,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文化规划委员会副会长。
支林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曹雪
原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
王绘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学科带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委员,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副主席,全国文创设计产业联盟副主席,黑龙江省文创产业协会会长,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监事长。
侯立斌
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传统文化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泰国格乐大学国际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郑学华
高级工艺美术师,硕士生导师,国家职业资格摄影高级技师;《深圳设计家》总编,深圳市商业美术设计促进会执行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席;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副主席,全国文创设计产业联盟副主席。深圳之星/希望之星评委主任及国内文创设计多奖项评委,多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方孝坤
文学博士(南京大学),原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泰国格乐大学艺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办评估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师资库专家,中国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岭南印社副社长,广东美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理事。
邱裕
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省艺术设计协会会长,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副主席。
Tan Tse Guan(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吉兰丹大学创意科技与遗产学院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来西亚著名设计师。
章建春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江西省金牌研究生导师,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服装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智库专家。
Nik Zulkarnaen(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吉兰丹大学创意科技与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来西亚知名教育专家。
徐伯源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文创研究院副院长,艺术市场学者,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大漆艺术国赛评委,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学术顾问。
蔡恭亦
广东青年政治学院美术专业教授,校党委委员,广东数码艺术研究会会长,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学术顾问。
刘强
海口经济学院莱佛士文创学院行政院长兼美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民盟海南省委常委,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省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孟昭杰
收藏家,海南国际艺术时尚周发起人,海南欧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陈曼芝
香港工业专业评审局珠宝业院士、亚洲珠宝文化设计工艺协会创会会长、广州市番禺区珠宝设计与工艺师协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产业教授(导师)、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香港工商界)校友会理事会荣誉会长、香港宝石厂商会荣誉会长、广东省彩宝首饰商会名誉会长、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理事、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时尚品牌委员会副主任。
陈青松
澳大利亚华人总工会主席、太平绅士(Justice of the Peace,NSW),主编《澳大利亚华人社区发展报告2018》。长期为澳大利亚工党及法宾学会成员,积极倡导多元文化与反歧视政策,维护华人及多元群体权益,同时与澳洲主流政界、多元社区合作,助力中澳人文交流。推动冼夫人文化国际传播,参与岭南与澳洲社区文化合作,并倡导在澳建冼太庙,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海外传承。
田流沙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中国70后杰出当代艺术家,世界人物油画新表现之开拓者,中国卡通一代艺术流派创始人之一,该流派代表性艺术家。其创作的经典作品在世界各大著名艺术城市展出并收藏。近年创作的《懒美人》、《夜宴》、《大消耗》、《十二钗》和《踏春图》更是奠定了他当代艺术家的世界级地位。
徐志伟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科技与艺术创新中心主任、硕士导师、副教授,清华大学信息设计访问学者,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副主席,VR艺术、超高清动画等领域专家,创建广州大学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动画、数字媒体教学与研究领域深耕,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在教学、科研与行业实践中均成果斐然。
江国松
法号大清,号南海道人,现任海南玉蟾宫管委会副主任兼监院,政协海南省定安县第九届委员会常委,海南省海外联谊会理事,海南省青联常委。师从陈莲笙大师,曾任“万法宗坛”坛主、天师府教务处副主任等职,主持参与多地及海外大型法会。大力推动玉蟾宫建设与道教文化传播,长期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对外交流,促进海内外华人的和谐融合,以实际行动为海南宗教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顾简
海南省艺术家促进会会长,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电影制片人。
王麒霁
国家一级美术师,南海工匠,硕士博士生导师,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执行会长,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副主席,全国文创设计产业联盟副主席,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海南省旅文厅高级职称评委会专家库成员,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文创研究院研究员,民盟中央授予“中国民主同盟高校基层组织盟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江飞鸿
国家一级美术师,仙幻主义画派创始人,欧洲经济研究院教育研究中心终身教授,乌隆他尼皇家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艺术教授,深圳市商业美术设计促进会/专家委名誉主席,联合国荣誉勋章与国际和平贡献奖获得者,被誉“画仙”,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终身荣誉主席。
安琪
世界诗歌联合总会常务主席,欧洲总社总社长、主编。全球华人词曲作家协会副主席。香港大湾区国际名媛会主席。《全球华人诗艺音乐会》文化节目品牌创始人、制片人、总导演。热心公益和文学创作,获世界最美爱情诗大赛「世界情诗公主奖」,名师名家名人坛2021【年度人物之国际影响力人物】、【最高人气人物】奖等。作品发表于海内外网络平台、纸媒和选本,並被译成多国文字。
潘鹏
高级工程师,北京央美创新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设计学会副秘书长。
王艳
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广告主协会品牌出海委员会理事,ECI国际艾奇奖终审评委,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评委。
何章强
海口经济学院南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数字游戏与电子竞技专委会委员,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常务副会长。
程评
原岛文化发起人,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媒体工作经历近20年,曾任省级新闻网站文化频道主编,省级主流媒体集团网站副总编辑。
张晓彤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李博陶
广州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南粤古驿道文创大赛乡村专项评委主任,广州南沙文创大赛评委主任,中国好礼产业促进计划推荐产品评委,包装设计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专家评委。
张君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常务副会长。
郑跃
中视新影数字文化影视基地运营总监,海南省艺术家促进会副秘书长,天津市三胞中青年联谊会副秘书长,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认证数商,天津市大学生创业导师,人工智能训练师。
冯建军
深圳市龙图品牌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艺术总监,广东省包装技术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广州市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商业美术促进会执行主席,国际商业美术(ICAD)高级设计师,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会员,鲁迅美术学院中英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导师。
闪丽慧
资深平面设计师,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会员。受邀担任缪斯设计奖(Muse Awards)评委,UWEE卢浮宫国际艺术展·重庆平行展评委,深耕设计十余年,作品获美国好设计奖等国际奖项,多次入选国际展。主导多项知名品牌设计,曾创千万级销售佳绩,获多项著作权及1项专利。
黄玉强
美育教育创新者,教育专家,西安奇一幻美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陕西排名前三的艺术教育机构,拥有7家规模以上实体门店和200多个加盟机构。陕西省少儿美术家协会副理事,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优秀指导教师,主持开发的动画儿童美术情景教学视频,申请教材相关作品登记证书240件。
冯艺
冯宝后裔,博士,海南省艺术家促进会副会长,海南杨氏书画院名誉院长,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副理事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海南自贸港每日德享创始人。
金珊婧
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副秘书长,义乌市工业设计协会常务副会长,澔云天文化艺术(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国家一级技师,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A级,曾为奔驰等名企服务,作品屡获设计金奖,巧将五行文化融入设计,成果于多地展出,备受瞩目。
张凡
故宫香港空间文创事业部总经理,香港文创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人兼秘书长。港大、浸会硕士,深耕文创十余年,主理多届香港文博会主论坛,推动跨界合作。
梁浩若
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副秘书长,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中国区秘书长,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文化创意学院副院长。
王志征
动漫设计专家,中国航空工业宏光科研摄像,海南省艺术家协会动漫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九、成果与转化
1、产权保护与运营
基础保护
1.标志设计赛道、吉祥物形象设计赛道的金奖作品由组委会免费办理商标注册或版权登记;
2.金奖与部分银奖作品同步进行区块链存证或版权登记,完整记录设计全过程(含草图、修改稿、最终稿),保障原创权益可追溯。
版权服务
1.协助所有获奖作者完成作品版权登记,提供版权确权、维权咨询服务;
2.建立版权运营平台,通过授权合作(如影视、游戏、衍生品开发)实现商业价值,作者享有优先签约权。
2、商业开发与销售
官方渠道应用
1.标志设计、吉祥物、吉祥图案设计等赛道的优秀作品,可作为“岭南手信”官方标识使用,授权期限2年;
2.文创产品设计等赛道的成果,纳入“岭南手信”产品体系,通过官方线上商城销售,作者享销售额30%提成。
多场景转化
1.传统绘画、AI及数码绘画赛道的优秀作品,应用于新农村文化墙绘制、公益明信片制作(明信片销售款捐助乡村美育);
2.短视频赛道的获奖作品,授权文旅平台(如景区官网、短视频账号)传播,按播放量给予创作者激励。
线下展销网络
所有参赛作品的设计成品,可以寄到组委会,组委会将选择在海南省及其他区域文旅景区设立代售点,包括天津市杨柳青古镇董家大院旅游纪念品店,展销文创产品、手工艺品等实物成果。
3、产业对接与孵化
重点项目直通
1.金奖、部分银奖作品直接纳入“岭南品牌振兴计划”,由主办单位推荐进入实体转化流程,签订分成协议,按量产产品销售额3%提成;
2.动漫与IP形象、文创产品设计等赛道的优秀项目,对接岭南企业(如陶瓷厂、纺织厂),优先实现量产。
大学生创业支持
1.针对大学生团队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文旅融合体验、新媒体传播等项目,推荐创业导师一对一指导及投融资对接;
2.优秀大学生项目可入驻海口市中关村信息中心文创孵化基地,享受供应链资源对接(如生产厂家、物流渠道);
3.天津市杨柳青古镇董家大院作为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和著名景点可为获奖作品提供线下展览机会;
4.中视新影影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大赛优秀作品提供数字资产转化并发行数字藏品,数字资产转化。
4、学术荣誉与展示
成果收录与出版
1.优秀作品(含各赛道核心成果)入选《2025岭南文创数字艺术档案》,进行纸质与数字双版本出版;
2.传统绘画、诗歌、散文等赛道的获奖作品,推荐参加“2025岭南文创艺术联展”,并优先入选省市级艺术展览。
学术交流机会
邀请部分获奖作者参加颁奖典礼、展览开幕式及“2025岭南文创艺术研讨会”。
5、创作者成长支持
人才培育计划
1.推荐获奖作者加入“大师工作坊”(含本大赛部分评委),可与导师签订3-10年或终身制师徒协议,获得专业创作指导。参赛者可以在评委团中选择某专家作为自己的导师(需双方有意向,并签订协议与另付培养费);
2.优秀创作者推荐加入“岭南青年艺术家成长计划”,通过阶段性培育后,可参加2次省级展览,享受加入省美术家协会、省摄影家协会、省广告协会的绿色通道。
资质与研学
1.获优秀奖以上作者,可累积入会积分(2次参赛合格可申请加入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海南省艺术家促进会);
2.推荐参加“岭南文化艺术探秘”、“海南环岛民俗文化”等研学营,结营颁发国家级培训证书;
3.推荐参加协会培训中心的培训及研究活动,协助获取设计师职业资质认证;
4.凡参加本次大赛培训的参赛者,均可有机会参与国家级或是省级科研项目,颁发科研项目证书,可以作为年度科研考核凭证;
5.免费推荐参赛学生,通过绿色通道推荐到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各高校攻读本科、硕士、博士留学。
6、作品收藏与公益转化
永久收藏
1.所有参赛作品(含实物、数字作品)不予退还,由组委会或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统一收藏(重点收藏书法、国画、油画、版画等传统艺术作品),并颁发含作品信息及大赛组委会公章的《收藏证书》(颁奖后30个工作日内邮寄);
2.收藏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组委会拥有永久收藏权及公益展示权(如成果展、官网宣传);
3.所有收藏作品将制作成纸质名信片销售,作者享销售额30%提成。
公益应用
1.优秀绘画作品将制作成公益明信片、日历等衍生品,销售收益用于乡村美育项目;
2.冼太主题实物与影像资料收集赛道的成果,纳入世界冼太(海南)交流研学基地,用于公益展览与文化研究。
7、科研项目转化
1.凡指导学生参加本次大赛人数达到50名,即可邀请指导教师参加以冼太文化研究为主题的科研项目,结题颁发省级科研证书,结题证书将作为个人资质与年度考核凭证(需提供本次大赛指导参赛学生报名表与名单,科研课题均为自筹课题,每个课题组总人数不超过六人);
2.指导教老师或参赛者单位可以校企合作方式,与大赛组委会共同发起科研项目合作科研,但科研项目必须以冼太文化主题相关的课题。
十、组委会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
海南省海口·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A区108室
(海口市龙华区南海大道49号)
咨询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上午9:00-11:30
大赛微信交流群:
请扫大赛工作人员微信二维码邀请加入
执行单位公众号
2025冼太文化国际创意大赛组委会
2025年9月2日
附件:
附件1:参赛作品登记表、作品授权书、收藏证书申请表.doc
附件2:参赛作品收藏规则.doc
附件3:各赛道创作规范与补充说明.docx附件4: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模板.docx附件5:第14赛道实物收集赛道捐献及相关规则.doc附件6:成果转换登记表、民俗文化研学登记表.docx
附件7:岭南青年艺术家成长计划申请表、大师工作坊申请表.docx
附件8:科研课题申请表.docx
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秘书处
联系人:王老师
邮箱:383710678@qq.com
https://mp.weixin.qq.com/s/x6Tj5M2nvCe38xw0HadY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