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岗“元”计划——茅洲河干流碧道(松岗段)景观国际设计竞赛
原,是原点
源,是源泉
元,是元域
我们提出碧岗“元”计划,希望用它回答对茅洲河水岸和碧道的未来思辨......
01
项目解读
Project Understanding
溯源而上,城市因水而兴
当我们凝望今日茅洲河碧波荡漾的画卷,可曾追溯它滋养一方水土的起点?
碧岗“元”计划,以这条承载着城市记忆与未来的河流为灵魂主线,应运而生。
它并非凭空而起,而是源于一个深刻的愿景:让母亲河重焕生机,成为串联生态、激活生产、滋养生活的黄金纽带。
茅洲河“碧道”发展
我们深知,一条健康、活力的河流,蕴藏着远超其水流的磅礴价值——它是生态的屏障、游憩的乐园、历史的见证、更是流动的风景线。
于是,碧岗“元”计划应时启动,旨在通过重塑河岸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深挖并释放这条绿色廊道的多维能量,使其真正成为驱动城市文化与未来发展的源头活水。
这,便是我们故事的起点。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茅洲河
机遇:
•占据东莞与深圳衔接的北部门户,是深莞融合的“承上启下”新枢纽。
•坐拥深圳西部市级中心发展红利,承载“人产城深度融合”使命,并根植于茅洲河生态科技走廊核心区。
挑战:
•沿岸用地权属分散,空间肌理破碎,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且衔接错位,公共停车空间短缺。
•周边绿地与生态绿廊割裂,亟需强化碧道、绿道与生态廊道互联互通,构建“元生态”空间体系。
潜能:
•场地内水闸、泵站等水利设施是展现水利文化的窗口。
•沿线密集工业遗存承载着场地记忆,具有独特价值。
•拥有构建循环共栖水岸生活的天然基础和巨大潜力。
问题:
•河道景观效果单一,直立挡墙缺乏植被,生态及景观效益差。
•现有绿道存在断点,未满足碧道五大体系要求。
•高压线横跨碧道,影响视觉与城市形象。
02
景观理念
Landscape Concept
“元之计”激活河城新感知
茅洲河碧道,以充满未来感的“元之计”为核心概念,旨在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与连接的滨水新世界。其灵感巧妙融合了“神经元”与“元宇宙”的双重意象,追求传递、循环、超越的终极目标,激活整个河城区域的感知网络。
“神经元”网络:构建感知基底
•如同生物体的神经网络,设计将强化"河域、岸域、城域"三大空间的深度交互。
•通过精心编织"蓝绿生态线、漫步休闲线、潮趣活力线"这三条核心脉络,贯通割裂的空间,形成高效、敏感的“河城感知神经系统”,让信息、能量与活力自由流动。
“元宇宙”集成:引领体验革命
•超越传统景观,引入“元宇宙”思维,集成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多元体验。
•目标是凝聚水岸能量,引领都市生活回归滨水,创造引人入胜的沉浸式场景。这不仅是为了吸引人流,更是为了点燃区域活力与创新火花,让茅洲河畔成为充满未来感的生活与创意磁场。
“元之计”不仅是空间策略,更是激活河城共生共荣的智慧引擎,引领我们步入一个感知互联、活力迸发的水岸新时代。
空间元
枕水长卷,全域赋能
梳理堤岸、防汛墙、绿道空间关系,通过局部岸线及防汛墙改造,创造更加适宜活动的滨水场所,形成安全亲水宜人的滨水廊道,通过“河域-岸域-城域”全域梳理,打造步移景异的枕水长卷。
功能元
复合引力,多维发展
以九驿为人群提供公共服务与便利,植入节庆活动、时尚快闪、商业市集、艺术展示等活动塑造特色品牌,激活场地全时、全季活力与人气。
生态元
韧性潮岸,共栖绿洲
以景观为整合方式,塑造弹性的河流基础设施建设,让滨河蓝绿空间与活动场地相互叠合,强化滨水基础设施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与社会效益,形成人与自然紧密交融的画卷。
风貌元
人文康续,万象互联
梳理场地人文记忆,与河畔工业、水利文化发展相叠合,利用现代艺术手法融入景观设计,利用声、光、影突破公园物理边界,发挥沉浸交互、虚实共生的特点,形成沉浸式体验场所,留住茅洲河人文记忆。
超级元
产城一体,深度融合
聚焦于科研组织与小型企业之间的沟通,我们首先从各种渠道搜集到企业名单,导入数据库,并按照各种标签分门别类进行管理。企业及工厂通过参与河道举办的各类公共事件获取相应的金币,由此兑换孵化基金——元金币。
03
景观设计
Landscape Design
今潮沙浦
今潮湾
今潮湾鸟瞰效果图
今潮湾-水岸交响
以“渔”为灵感,以自然灵动的大地景观与层层展开的步道为骨架,植入沙头角鱼灯舞为灵感的特色构筑,形成记忆与现实交叠的“鱼游印象”。
五湖四海的乡音在这里汇聚,松岗段碧道由此启航。
渔灯点亮夜幕,记忆与现实在波光间交响。
今潮湾-沙浦之窗
以天桥衔接周边地块与驿站,利用盖板组织下方室内空间休憩空寂及灰空间,创造滨河休闲体验交汇点。
漫步至此,“碧道元”化身城市与滨河休憩交汇点。
巧妙组织建筑与灰空间,形成流动的穿行体验。
今潮沙浦
绣云港
绣云港鸟瞰效果图
绣云港,从高压线下的底泥厂焕新为深圳首个循环材料科普基地。流畅的大地景观与植物造景将洲头塑造为崭新的户外展厅。
绿色慢行步道采用可再生塑胶循环材料,驿站旁设立循环材料展示景墙用以科普。
驿站内设置高科技展厅,沉浸呈现循环产业前沿成果。
“湿地生境,生态草沟,昆虫花园,自然课堂”图集
翊潮碧头
翊潮湾
翊潮湾鸟瞰效果图
翊潮湾城市分析图
翊潮湾,以"泊”为灵感,结合驿站植入龙舟俱乐部,在水岸上形成“观赛-漫步-市集”交替的活力带,塑造最具活力的城市展示界面。
翊潮湾-竞舟花园
在翊潮一号二号驿站间设计水上龙舟赛道,以驿站作为发令、休憩及服务点,岸上植入带状景观与观赛场地,形成缤纷活力的花园。
翊潮湾-烟火水巷
结合水岸塑造局部层层落下的水埠,为沿岸创造视觉变化与亲水场所,形成休闲、漫步的好去处。沿步道植入富有民俗生活气息的醒狮广场,作为假日表演、周末夜市的承载地,为河畔引入市井烟火气。
“烟火水巷”图集
翊潮碧头
享云港
享云港鸟瞰效果图
享云港,从工业锈带转型到穗莞深上的智享洲头。
地标建筑享云驿串联市民大草坪及高架桥下运动场地,形成富有张力的综合聚集地。智慧骑行设施、连续畅通的骑行道与周边配套,吸引—批批骑行侠们打卡茅洲河碧道。
享云驿,将码头与大草坪自然衔接,创造活力引爆点。
多元运动场地与户外幕布电影点亮了桥下空间,让灰色地带成为汇聚潮流的年轻场所。
紫花风铃木让广场化身花季拍照圣地,多样主题的林下集市吸引市民前往。夜晚,大草坪上的庆典音乐会点亮洲头,创造碧道活力引爆点。
风潮江碧
风潮湾
风潮湾鸟瞰效果图
以“洲”为灵感,以自然河洲风貌塑造为基底,结合周边产业用地进行功能植入,打造集活力运动、生态研学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示范带。
风潮湾-听风曲廊
利用天桥串联商业界面与水岸空间、蜿蜒的桥体与堤岸形态自然融合,局部植入驿站建筑,形成富有变化的景观界面。
打造“双层视廊”,带动周边绿色制造产业。
风潮湾鸟瞰效果图
在廊下灵活设置驿站空间,供人们平静休息得同时也可举行多样的精彩活动。场地内可举行建筑参观、社区晚餐、会议、音乐会、户外交流等。
风潮江碧
拂云港
拂云港-涟漪之门
场地被市政道路分为腹地与洲头两部分,其中,腹地结合现有运动场,打造拾光悦谷,融合水滴形态,模糊驿站内外边界,塑造立体复合的空间,由内而外讲述水的故事。
拂云港鸟瞰效果图
将原本封闭的洲头塑造为无界洲岛,利用起伏的廊架塑造“涟漪之门”,形成特色地标场景,镜面不锈钢倒映天光云影,让场地与自然和谐交织。
单调的运动场焕新为全龄活力谷起伏的廊架塑造“涟漪之门”。
拂云港-水乐漫境
洲头栈桥沿河滩穿插,曾经的沙井河口泵站化身产城融合的无界洲岛。宽阔的草坪背后,水闸披上了炫彩灯光,人群三三两两聚集,夏日音乐会在这里点亮。
记忆茅河,人文体验、生态探索、研学课堂,映射出两岸的风貌、民情与愿景。
乐活茅河,龙舟赛艇、市井水埠、城市秀台,串联两岸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漫步茅河,趣味运动、水利科普、生态研学,包容两岸的芳草、鱼虫与沙石。
碧岗潮湾,伴水伴城。
万物共栖,万象新生。
项目名称:茅洲河干流碧道(松岗段)【可研、设计一体化】
项目类型:城市滨水景观
项目地点:深圳市宝安区
业主: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
合作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段亮
设计主创:王巧
设计团队:蒋心怡,冯飞扬,任勇发,商雅童
https://mp.weixin.qq.com/s/9oHYMFvXnDzuWdT24cIT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