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赛啦|2025年首届“智汇滨城•科创未来”大学生科技智慧生活创新大赛
大赛目的
本届大赛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科技成果惠及民生的号召,依托大连市科技馆的公共科普平台与在连高校的教育资源,聚焦大连本地生活场景,引导大学生运用设计思维与创新方法,发现并解决身边实际问题。通过探索科技与日常生活的融合点,大赛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将知识转化为社会价值的实践平台,汇聚青年智慧,助力大连智慧城市建设。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大连市科技馆
承办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软件学院
支持单位:各高校
对象及规则
(一)参赛对象: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籍学生。
(二)组队方式:可个人参赛或团队参赛。团队人数建议为3-5人,以促进协作与思路互补。每队可邀请1名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项目方向把控与方法论指导,不直接参与作品创作。
(三)比赛项目:
大赛设立三条平行赛道,参赛者可基于自身优势任选其一,聚焦同一主题下的不同创新维度,具体内容如下。
赛道一:敏捷开发与场景赋能赛道
1.创新维度:侧重于产品原型与工具创新。倡导敏捷开发理念,利用低代码/无代码平台或基础编程,快速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轻量化应用原型。
2.作品方向:
校园效能工具:如课表智能提醒、校园活动协同管理平台、实验室设备预约系统等。
社区服务工具:如社区老人健康数据便捷登记、邻里资源共享平台、垃圾分类激励系统等。
3.提交材料:可访问的工具原型/链接+产品说明文档(PDF,500字内)。
赛道二:视觉叙事与智慧表达赛道
1.创新维度:侧重于用户体验与视觉传达。通过高感染力的视觉设计,降低科技使用门槛,提升智慧生活方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2.作品方向:
智慧流程指引设计:为各类便民工具制作清晰易懂的操作指南海报或信息图。
场景化插画/漫画:描绘科技如何细腻地融入大连市民的日常生活。
服务标识系统设计:为校园或社区服务点设计具有大连地方特色的品牌标识。
3.提交材料:设计成果图件+设计理念说明(PDF,500字内)。
赛道三:需求洞察与方案共创赛道
1.创新维度:侧重于问题洞察与技术应用创新。通过对本地需求的深度洞察,提出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2.作品方向:
校园服务优化方案:如自习室资源动态分配方案、校园安全预警响应机制等。
社区民生改善方案: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数字化助力方案、社区代际融合活动策划等。
本地小微经济体赋能方案:如特色农产品社区直销模式设计、传统商户数字化转型策略等。
3.提交材料:详细方案文档(PDF,2000字内)+可选示意图。
报名说明
1.提交材料:(1)参赛作品文件(2)原创性承诺书(签字扫描版)。
参赛选手以材料压缩包提交,命名为“项目类别+作品名称+学校名称+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2.提交材料:请以学院为单位统一提交,不接受个人提交。
3.文件命名:不接受个人单独报送,以院系为单位统一组织报送,并提交“智汇滨城・科创未来”报名信息汇总表以excel格式发送。所列项目应包括:序号、赛道类别、项目名称、学校名称、学院名称、系部名称、专业名称、队长姓名、队长手机号、队长邮箱、成员(多成员空格格开)、指导教师(1位),各单位报送材料压缩包以“学校+学院+系部+专业+作品数”命名。
注意事项
1.作品原创性: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若发现别人冒充作者(即作者本人非原创)参加比赛,一经查实,将取消本次比赛资格及成绩。
2.内容合规性:参赛作品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3.知识产权:参赛者应保证作品的原创性,并独自承担因作品侵权引发的全部责任。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创作者所有;主办单位享有在非商业用途(如赛事宣传、公益展示)中免费使用的权利。任何商业性使用须另行与创作者协商并签订协议。
4.其他说明:赛事不收费,参赛者保证信息真实;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主办单位。
赛事安排
(一)作品提交阶段(2025年9月20日——2025年10月20日):各参赛队伍邮箱方式报名及报送参赛作品,作品上传后,以大赛组委会确认邮件为准。
(二)线上选拔阶段(2025年10月21日——2025年10月30日):网络选拔环节,依据各参赛队提交的作品由各高校专家和企业评委依据评审规则进行统一评分。获奖名单(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将以邮箱方式进行公布。
提交作品形式为邮箱提交至邮箱:dasailianluoren@163.com
监督反馈
本届大赛设立监督小组,保证大赛公平、公正,对大赛的过程及总决赛的评审结果实行监督反馈机制
其他事项
(一)大赛各项解释权归举办方所有。
(二)大赛为公益性赛事,全程不收取参赛队伍任何费用。
报名表
原创性承诺书.docx
2025年首届“智汇滨城・科创未来”大学生科.xlsx
https://mp.weixin.qq.com/s/rETv-MvXQD5KJLyslKeROA
